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南方科技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教学改革 共计 7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2-10-31

“回国八年来,南科大信任人才、鼓励试错的良好环境,给我的科研事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难得的机遇。我有幸作为其中一份子,为南科大及生物系、生物学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近日,南科大生物系副教授姬生健在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发出这样的感慨。2022年11月1日,是第6个“深圳人才日”,这是深圳为汇聚全球人才而设立的人才专属节日。建校以来,南科大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放眼全球“引才”,不拘一格“用才”,搭建平台“育才”,用心用情“留才”,推出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人才激励支持、人才服务保障等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形成了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快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前不久,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其中“物质科学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获得,这是南科大学者第三次获得该奖项。之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获得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深圳共有4人入选,其中南科大有三位教授当选。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夏克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徐政和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数学系杰出访问教授、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杰曼诺夫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2年9月,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科大受聘为讲席教授。“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南科大要更加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人才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校长薛其坤说,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一流人才,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对人才的渴求和厚爱,彰显着南科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坚定决心。近年来,南科大教师队伍建设在“引”上谋策略,紧紧把握“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历史机遇,引才聚智,努力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高地;在“留”上出实招,积极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实现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提升治理效能,保障人才专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在“培”上想办法,打造行列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探索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科学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掌握原创硬科技的创新企业家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用”上给舞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部署,为人才提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充分释放创知、创新、创业活力。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聚人才的“聚宝盆”。厚植人才沃土,让五湖四海的人才纷至沓来,对壮大学校的人才队伍,重要性显而易见。2022年2月,在国外工作、生活了30余年的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机构学与机器人学领域顶尖专家戴建生毅然辞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讲席教授的职位,回国加入南科大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并担任南科大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他表示:“南科大有一大批来自世界一流大学、在前沿科学领域有创建并具有科学攀峰精神的青年精英,宽松国际化的研究氛围使研究者能更好融入进去。在了解学校的办学与教学理念后,我即刻下决心全职回国加入南科大。”今年秋季学期,戴建生面向本科生开设了ME315课程《高等机构学及其应用》,从机构学基本的理论出发,包含了向量代数、矩阵论等必要的数学基础,同时讲授旋量代数、李群李代数基础。机械与能源工程系2020级本科生陈逸飞表示:“戴院士这门课让我感受到了机器人机构学的严谨和美妙,让我对接下来的课程更加期待。”2020级本科生方艺钧表示:“戴院士和我们分享了他撰写的一些书籍以及发表的一些论文,甚至介绍了他在餐巾纸上写下相关研究发现的故事,让我们十分震撼,也愈加坚定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这门课的决心。”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1

2 2022-09-22

孙佩卿表示,新丰江地震监测中心站是培养地震人才的大课堂,南科大人才济济,希望通过此次密切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地震监测、预报、科研有机结合,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陈晓非表示,南科大地球物理学科与广东地震台优势互补,此次建设实习基地是双方合作的重要起点,不仅可以在此开展实验课教学,大量的一手资料和丰富的案例也将对我们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帮助。他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服务地方和国家地震方面的需求。陈永顺表示,我们应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在地域、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升级粤港澳区域地震科技合作,把共建实习基地作为合作起点,力争建设成高校与地震局合作的典型案例。同时,双方将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努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地震监测和信息服务一体化,降低大湾区地震灾害风险。会后,三方代表共同参观新丰江水库大坝,深入了解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技术人员展示了利用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实现的实时传感、无人值守、数字化遥测的地震监测模式,与会专家针对大坝结构主体对地震监测设施提出建议。此次我校携手新丰江地震监测中心站、广东地震台共建实习基地是深化产学交流迈出的坚实一步,双方将以协同发展、互惠共赢为目标,持续拓展合作范畴,以人才互通为依托,拥抱技术创新,推动我国地震监测个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0

3 2022-06-19

6月16日下午,“薛其坤院士量子创新实验室”在深圳中学正式签约揭牌。校长薛其坤院士参加活动,并为深圳中学师生作题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做坚强奋进的追梦人”的专题报告,线上线下约2000名深圳中学学子聆听了报告。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副校长宋德意、熊志松、娄俊颖以及师生代表,南科大教务长方红卫以及相关教授代表、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报告开始前,在深圳中学举行了“薛其坤院士量子创新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方红卫代表南科大与深圳中学签署了共建该实验室的协议,薛其坤、朱华伟共同为实验室正式启动揭牌。“薛其坤院士量子创新实验室”将加强两校间的合作、协同,依托南科大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通过积极开展量子领域科普、教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对量子科学的兴趣、增长相关知识,并获得初步的科学训练,共同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报告中,薛其坤简要介绍了南科大高水平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围绕科学研究、人生经历、时代使命等方面与同学们做了精彩分享。他分享了自己人生每个阶段的经历与不同的收获,儿时的简朴生活,养成了自己坚强的性格和吃苦的精神;三次考研,锻炼了自己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基础知识;读博留学,实现了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创新、研究创造的转变;从学生到导师,学会了教育的技巧,体会到育人的幸福;目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的变迁,更加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薛其坤梳理了从霍尔效应、反常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一系列重大实验和科学发现的进程。他认为,精密实验技术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真诚合作攻关的威力、明察秋毫的犀利眼光、攀登未知科学高峰的勇气、吃苦耐劳异于常人的特质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成功的主要因素。他用自己的学术追求勉励学生,做科学研究,需要有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吃苦耐劳异于常人的作风,这种精神能够帮助大家战胜一切困难,走向科学的远方。薛其坤希望同学们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誓做新时代坚强奋进的追梦人,在为祖国强大、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奋斗征程中谱写人生绚丽的篇章。同学们聆听了报告之后纷纷表示,希望以院士为榜样,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宝贵的青春学习时光,追求科学真理,为未来报效祖国打好基础。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0

4 2022-04-16

近日,南科大收到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复函,正式赋予海洋大学项目代码,标志着海洋大学项目建议已批复,进入政府投资建设程序。海洋大学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负责筹建,校园拟选址大鹏新区坝光片区。目前,海洋大学战略布局、学科建设与高端人才引进、校园规划建设等工作正全面有序开展。南科大将秉承“战略引领、顶天立地、先行示范”的理念,以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打造世界一流海洋大学。海洋大学筹建相关背景:2022年1月25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提请审议海洋大学筹建方案的请示》。会议指出,高水平筹建海洋大学,对于我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2月20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大鹏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支持海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22年4月13日,深圳市第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筹建海洋大学纳入工作报告。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8

5 2022-03-16

2022年3月15日,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 Medical Council,简称GMC)正式将“南科大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以下简称“联合医学院”)列入其授权授予英国临床医学学位新机构名单。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进入该名单,标志着中英两所高校将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医学人文素养、通晓国际规则、融通中英文化的高端医学人才。联合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合作办学项目的成功设立,为中国学生在本土获得世界一流医学教育,取得英国医学总会认可的临床医学学位,成为通行世界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建立了通道。联合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对应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内外全科医学专业(MBBS),该专业融合了中英两国临床医学教育发展最为前沿的人才培养体系,兼顾两国两校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细节,实现医学理论教育与临床医学实践教育之间的紧密融合与创新发展。联合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得上述资质认证代表了英国医学总会对联合医学院办学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今年1月24-28日,联合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接受了英国医学总会为期五天全面、系统、严格的在线认证考察与评估。英国医学总会11位专家交叉组成七个考察组,就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临床教学、学生支持、治理体系、风险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在线提问。迎接评估工作由南科大副校长、联合医学院筹备办公室主任鲁春牵头,南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梁真、南科大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以及南科大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舒明跃带领附属医院团队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一起,近30人联合组成了迎评组,参加认证答辩,充分展示了合作各方在人才培养、未来医学教育引领、专业和国际化队伍建设、推动医学教育合作等方面的深厚实力。此次评估为联合医学院以国际认可的标准办出一流的临床医学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几年间,英国医学总会将对联合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持续认证考察,并提出意见与建议。联合医学院会充分利用这一严谨的医学教育考核体系,在国际医学教育界树立南科大品牌,在医学教育领域实现我校双一流发展目标。来之不易的成果源自长期周密的建设准备。2019年10月,南科大和伦敦国王学院由双方校领导牵头进入系统性准备阶段。2021年4月进一步成立项目委员会,加快推进认证申请工作。项目委员会下设学术、质量保证、课程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等九个专项工作小组,召开近百次工作会议,分别从课程设置与教学、临床教学与见习实习、学术治理、制度建设、师资与人才队伍建设、学生支持、教学资源、招生安排等方面共同展开工作,深入研讨并制定办学落地具体方案。针对本次认证考察,2021年12月初以来南科大、伦敦国王学院和三所医院共同进行了为期两个月,每周一次的密集培训学习,为顺利完成认证考察答辩奠定了基础,也充分融合了两所大学、三家医院在国际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共识与默契。英国医学总会是英国制定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及培训标准、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的监管机构。其认证将在联合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办学过程中持续进行,每年将对该专业办学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培养方案符合医学教育质量标准,毕业生将获得南科大医学学士学位证书和伦敦国王学院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证书。通过英国医学总会本阶段认证后,南科大将结合疫情形势,与伦敦国王学院共商联合医学院招生时间,稳妥落实高质量办学各项工作。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8

6 2018-12-07

2018年12月3日,波兰雅盖隆大学校长Wojciech Nowak一行访问我校。我校校长陈十一与客人座谈。陈十一对Wojciech Nowak一行表示欢迎。他说,雅盖隆大学是波兰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南科大是诞生在深圳这座创新型城市的年轻大学,相信两校的合作能够促进新型与传统的融合,各取所长,共同发展。两校自建立校际合作联系以来,双方积极互访,为促进相互了解和寻求合作奠定了基础.Wojciech Nowak介绍了雅盖隆大学的基本情况,他表示,雅盖隆大学地处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教学和科研品质在欧洲乃至全世界享有美誉。南科大是中国高校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雅盖隆大学希望能够通过南科大这个窗口,与中国高校建立更深入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座谈期间,陈十一和Wojciech Nowak代表两校签署校际合作交流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未来拟在师生交换、学术交流、合作科研、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Wojciech Nowak一行还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参观了学校建设沙盘、皮米中心和格拉布斯研究院相关实验室。雅盖隆大学校长国际事务代表Adam Jelonek,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孔子学院相关负责人随同来访。我校国际合作部部长郑春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李铭、物理系系主任何佳清、化学系系主任郑智平等参加相关座谈。雅盖隆大学(Jagiellonian University)建于1364年,是波兰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从建立之初,雅盖隆大学就是欧洲地区最重要的科研学术研究基地之一,诞生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数学家瓦茨瓦夫·谢尔宾斯基、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等优秀校友。2017年4月,我校与雅盖隆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0

7 2018-10-22

2018年10月12日,在“机遇与挑战: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高峰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表示,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文科教育。“南科大是一所新学校,自然也就没有其他大学拥有的人文传统。我们的人文教育也不可能做得很大很全,像北大,复旦,人大那样完备。”10月12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诚恳地说。这是在深圳举行的“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高峰论坛”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名教育专家正在探讨如何在理工科大学办文科教育。对南科大这个成立仅七年的年轻高校来说,此次会议更多是其展示近年文科建设,宣传其文科发展方向的机会。陈十一知道南科大面临的挑战,于是请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负责南科大人文科学中心的建设。陈跃红赞同陈十一的思路,也基本明确南科大要走的路径:“小而精的跨学科科技人文研究方向和为本科生提供一流的通识教育”。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75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