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清华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学生培养 共计 11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3-12-28

近日,国际计算机协会安全专委会(The 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Security,Audit and Control,简称ACM SIGSAC)在丹麦哥本哈根宣布了2023年度ACM SIGSAC博士论文奖获得者。计算机系网络研究所2022届博士毕业生冯学伟的学位论文“网络协议中的跨层交互安全问题研究”(Exploring 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Cross-Layer Interactions in Network Protocols)荣获ACM SIGSAC博士论文奖亚军(SIGSAC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 Runner-Up),指导教师为计算机系徐恪教授。这是ACM SIGSAC博士论文奖自2014年设立以来,首次有来自亚太地区的入围者。该论文从分层网络模型的“层间交互”这一新角度切入,系统性地研究发现了Wi-Fi、5G、IP、TCP等基础网络协议在层间交互过程中出现的多个隐蔽高危漏洞,并给出了一体化的防御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安全与隐私会议(IEEE S&P)、USENIX安全会议(USENIX Security)、互联网协会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安全会议(NDSS)、国际计算机协会计算机与通信安全会议(CCS)等安全领域顶级会议,并获得CCS2020最佳论文提名奖以及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前沿科学奖。ACM SIGSAC是国际计算机协会安全领域的唯一专业性组织。ACM SIGSAC博士论文奖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对计算机安全、审计和控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博士论文。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33

2 2023-11-16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启动仪式在西阶教室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副校长彭刚,“攀登计划”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攀登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钱颖一和部分委员等出席启动仪式。“攀登计划”提出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视频致辞。杨振宁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物理学的前沿发展方向非常多,分为原理性的和应用性的,二者都会对物理学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杨振宁对参加“攀登计划”的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学有所成。邱勇表示,清华大学在杨振宁先生等人的倡议下,启动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工作,物理系在传承优秀育人传统基础上,先后创办基础科学班和清华学堂物理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面向未来,学校将坚定“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的自信,不断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改革。希望物理系坚持自由探索研究和目标导向研究“两条腿走路”,实现更多原始创新突破,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国家源源不断培养基础学科领域未来学术领军人才。邱勇勉励“攀登计划”的首届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深怀爱党爱国之心,传承弘扬清华光荣传统,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探究真学问,勇攀新高峰,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钱颖一分享了对清华物理学科发展历史和脉络的认识,并表示,在清华物理学科的建立发展过程中,学科传统和育人理念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分享对“攀登”一词的理解,他寄语同学们在思考如何攀登的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攀登,并勉励同学们始终坚守学习物理学和攀登科学高峰的初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对“攀登计划”启动表示祝贺。他说,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核心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有益有效的经验,对物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希望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作出新的重要贡献。朱邦芬向“攀登计划”倡导者杨振宁先生致以敬意,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物理学科人才培养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说,清华大学物理系将努力传承“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精神,在继承基础科学班和清华学堂物理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他鼓励同学们要提高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为祖国为人民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历史使命感,找到合适的前沿研究领域,努力成长为基础科学的世界一流人才。物理系主任段文晖表示,清华大学物理系一直努力创造条件,全方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利于有潜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未来,物理系将认真落实“攀登计划”培养方案,通过选配学业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提升国际化培养水平等方式,为同学们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希望同学们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富强、人类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攀登计划”学生代表王浩晨表示,作为“攀登计划”首届学生,对有机会深入前沿领域探索未知感到十分振奋,将和同学们一道,传承清华物理人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以求知之心、克难之勇、报国之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清华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国内部分中学教师代表,“攀登计划”学业导师,首批“攀登计划”全体学生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攀登计划”指导委员会部分委员和全国部分重点中学校长及物理教师在第二教学楼会议室参加了“攀登计划”人才培育研讨会,就“攀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中衔接、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等问题进入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清华大学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由杨振宁先生提出,朱邦芬先生领衔,旨在培养物理学和以物理学为基础的高科技领域一流创新人才,使之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引领者开拓者。这是清华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又一新举措。2023年4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攀登计划”招生办法,首届学生于2023年8月入学。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12

3 2023-06-13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清华大学获悉,日前,第十四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总决赛结果揭晓,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105名选手共决出了71项大奖。清华大学讲席教授、竞赛总主席丘成桐院士表示,他期待中国学者在未来五年内能够做出重要的成果,完成推动中国数学前行的重要一步,进而实现十年内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引领世界的目标。清华求真书院学子林奕然斩获个人全能奖金奖本届竞赛最终决出的71个奖项中,个人单项奖59项、个人全能奖(丘成桐奖)4项、团体奖8项。清华大学参赛选手共斩获了竞赛的28个奖项,包括1项个人全能奖金奖,2项个人单项奖金奖和1项团体奖银奖。其中,清华求真书院17名学子摘得22枚个人单项赛奖牌,1枚个人全能奖金奖奖牌,并获得1项团体奖银奖、2项团体奖铜奖。清华求真书院学子林奕然斩获了个人全能奖“丘成桐奖”金奖,个人单项奖“华罗庚”金奖、“陈省身奖”金奖三枚金牌。澎湃新闻注意到,去年,林奕然首次参加该项竞赛,当时就一举摘取了个人单项分析与偏微分方程方向金奖,几何与拓扑方向和代数、数论与组合方向铜奖。北京大学参赛选手获得27个奖项,包括团体奖金奖,2项个人全能奖银奖,概率统计方向和代数、数论与组合方向2项个人单项赛金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赛选手获得8个奖项,包括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方向个人单项赛金奖,2项个人全能奖铜奖,团体赛银奖、铜奖各1项。另外,中国科学院大学选手获得个人单项赛及团体赛铜奖各1枚;复旦大学选手斩获4项个人单项赛铜奖;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选手各获1项个人单项赛铜奖。本届大赛由清华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办。该项竞赛自今年2月正式启动报名以来,共有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国科大、港中文、台大等488所大学的2800余名学生报名个人赛;56支队伍报名团体赛;涵盖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竞赛设置半决赛笔试和总决赛面试两种考核形式,试题和大纲由丘成桐领衔国内外一流数学家制定,测试范围和难度与国外知名大学的数学博士生资格考试相当。今年半决赛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统一组织,在全国20个高校考点同时进行笔试,48名专家学者参与了阅卷工作。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自2010年设立至今,逐渐在国际上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成为发掘和选拔优秀研究生的重要途径。十四年来,已有累计20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报名参赛,800余名学生获奖。其中相当一部分参赛学子进入中外顶尖高校学习深造。部分往届获奖者已学成回国,加入到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队伍中。院士谈数学发展:要在中国本土培养出一批能够深耕学问的学者“成立该项竞赛的初衷是训练大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大学教学水平提高。”在6月11日晚举行的竞赛颁奖典礼上,丘成桐表示,他欣慰很多青年学生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他希望参赛学子未来能够真正投身数学研究,走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对数学真正有贡献的人。丘成桐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发展离不开数学。回顾1979年以来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丘成桐指出,虽然有一大批数学家慢慢成长起来,但中国数学要“问鼎”环球,还需要下更多功夫,还需要今天的年轻人将学问做好。当前,中国还要花力气培养自己的学生,特别是在中国本土培养出一批能够深耕学问的学者。丘成桐说,“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我很高兴地看到许多全世界顶尖学者愿意到中国长期工作。”他希望通过将于7月举办的首届基础科学大会,吸引全世界最有能力的学者们到中国来,让青年学生接触到世界第一流的学问,提升中国的学术氛围。他期待中国学者在未来五年内能够做出重要的成果,完成推动中国数学前行的重要一步,进而实现十年内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引领世界的目标。中科院院士席南华表示,该项竞赛给中国数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活力和文化,也指引着数学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他认为,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局限于做题、参加竞赛、发表论文,或者解决前人留下的问题,还要包括对世界的深刻认知,贡献自己对数学独到的理解,留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辉煌痕迹。作为竞赛评审的台湾“中研院”院士王慕道表示,丘赛的经历能够帮助同学们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但科学研究往往并不是一步一步往前走,常常走了一步后退两步,甚至绕了一圈再回到原点。他鼓励同学们在未来面对未知性、不确定性以及失败时,不要害怕犯错和失败,要勇于尝试,这也是做研究必经的过程。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0

4 2022-09-04

8月24日,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TSEA)联合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BRIN)共同举办中国-印尼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此次论坛汇聚来自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政府部门、学术界、产业界的代表,就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治理等议题开展交流并探讨合作前景,以期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参与论坛组织,并承办“人工智能治理与以人为本的数字生态系统”分论坛。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印尼经济统筹部部长艾尔兰加·哈塔托(Airlangga Hartarto)应邀致辞。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I-AIIG院长薛澜、印尼科学院院长沙特利约·索曼特里·布罗佐内戈罗(SatryoS.Brodjonegoro)、印尼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委员会执行主任伊尔哈姆·阿克巴·哈比比(Ilham Akbar Habibie)作主旨发言。I-AIIG副院长肖茜主持主论坛。王希勤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和东南亚中心等机构,致力于加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与交流合作。此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希望双方能够通过此次论坛,深入探讨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治理等重要问题,进一步加强在上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艾尔兰加·哈塔托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加快疫情复苏的期望,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国际发展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助于促进全球发展。他指出,数字经济为印尼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机遇,印尼经济统筹部制定了一个国家数字经济框架,旨在促进合作,催生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印尼数字经济的增长。薛澜以“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跨境数据流动问题”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表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增长迅猛,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在于促进数据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流动。薛澜建议,在国际层面,应加快推进数据跨境流动国际治理合作进程,各国政府应在完善国内数据治理规则的基础上,共同营造开放有序的跨境数据流动环境,确保数据流动的立法水平接轨国际标准。在国内层面,各国应提升其数据跨境流动技术治理水平,准确研判数据跨境流动带来的综合影响。清华大学国际处处长郦金梁在总结致辞中表示,数字经济作为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作用更加重要。中印尼两国均将数字转型纳入政策议程,旨在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经济,并改革全球数据治理。他对对话成功表示祝贺,同时希望此次对话可以作为一个起点,促进中国、印度尼西亚乃至其他国家之间的更多创新与合作,从而建立一个更有韧性和可持续的数字生态系统。本次论坛还下设两个分论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治理与以人为本的数字生态系统”“十万数字人才及数字生态”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8

5 2022-05-31

近日,根据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简称ICML)官网消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多个课题组及本科生共有23篇文章被接收,在本次会议获得丰硕成果。国际机器学习大会是由国际机器学习学会(IMLS)主办的机器学习国际顶级会议。今年举办的第39届ICML2022共收到有效投稿论文5630篇,共计1235篇被录用,录用率为21.9%。以下为交叉信息研究院部分入选成果展示(排序不分先后)。模态竞争:是什么让多模态联合训练在深度学习中失败了?尽管深度多模态学习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近来人们在多模态训练中观察到:表现最好的单模态网络优于联合训练的多模态网络。这一现象是违反直觉的,因为多个信号输入通常会带来更多的信息。该研究旨在为流行的多模态联合训练框架在神经网络中出现这种性能差距提供理论解释。基于能体现多模态数据真实属性的简化数据分布,该研究证明对于通过梯度下降联合训练并由ReLU函数激活的多模态后期融合网络,不同的模态在训练过程中将相互竞争,导致编码网络讲只能学习到多模态的一个模态子集,该研究将这一现象刻画为模态竞争。而在竞争中失败的模态,将不会被编码网络发掘,这正是联合训练次优性的根源。通过实验,该研究说明模态竞争与多模态训练的本质行为相匹配。论文作者:交叉信息院2020级硕士生黄钰、交叉信息院副教授黄隆波。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111.11188.pdf分析与缓解自动架构搜索中的干扰问题权重共享,通过重复利用之前训练过的子模型的权重以减少神经结构搜索的训练成本,是一种在自动架构搜索中广泛应用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大家发现,这些子模型的估计准确率和真实准确率之间的排序相关性较低。本质上,这是由于不同子模型之间的干扰造成的。该研究通过抽取不同的子模型计算共享算子上的梯度相似度来定量的研究干扰问题。通过BERT搜索空间上的实验验证,该研究提出的两种方法都能减轻干扰并提高排序的准确率,并且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GLUE任务上,该研究自动搜索出来的架构显著超过了RoberTa和ELECTRA的Base模型。在BERT压缩任务,阅读理解SQuAD任务和大规模图像分类任务ImageNet上的进一步实验也证明了该研究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论文作者:交叉信息院2018级博士生徐进、交叉信息院副教授李建。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203.12221自组织的多项式时间协作图协作图算法是多智能体强化学习中的一类经典方法,其通过将多智能体的联合值函数分解为一系列局部值函数的加和,显示地表达了智能体间的交互关系。在此前算法使用的协作图上,求解智能体的联合动作决策及其近似解均为NP-hard问题,这限制了已有协作图算法的性能。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协作图的算法,以此在实现准确联合动作决策的同时维持充分的值函数表达能力。该研究首先构造了特殊的协作图类,这些协作图上的联合动作决策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精确求解。之后,该研究在时序差分学习的框架下设计了动态协作图的机制,算法可以根据多智能体系统状态的不同从协作图类中选择最优的协作图,这弥补了单一协作图表达能力可能不足的问题。在多个复杂的多智能体合作任务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动态环境中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协作图结构,并取得了协作图算法中最领先的性能。论文作者:交叉信息院2018级本科生杨乾澜,交叉信息院2018级本科生董炜隽,交叉信息院2020届姚班校友任之洲,交叉信息院2019届姚班校友、2019级交叉信息院博士研究生王鉴浩,交叉信息院2021届硕士研究生校友王同翰,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张崇洁。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112.03547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3

6 2022-02-28

2月28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邱勇在紫荆C楼学生服务中心与22名学生代表座谈,倾听同学们学习生活的收获和感悟,围绕“继承弘扬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传统,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与同学们畅谈交流。校党委副书记过勇主持座谈会。这是清华大学春季学期校领导班子的首场开放交流时间(OOH)活动,也是邱勇就任校党委书记后的第一场公开活动。交流开始前,邱勇与参加座谈的学生代表合影留念,并亲切地和同学们说:“请大家今后都叫我邱老师!”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邱勇在讲话中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对学校的优良传统与发展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未来发展作出重要指示。110年的清华向全世界展现了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新的历史高度。“在迈向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新阶段之时,同学们身上洋溢的蓬勃朝气以及大家在各方面的成长,展示出了清华大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人才的积极成效。”在对同学们的关切、期待与困惑一一回应后,邱勇表示,大学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五育并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抓手,学校在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弘扬体育传统,构建高水平美育劳育体系。学校要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同学们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就必须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邱勇强调,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要继承弘扬清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传统,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思想认识、战略目标、具体举措的高度一致;要强化“旗帜”“标杆”意识,提出并完善五育并举的清华方案,做到出经验、出示范。邱勇强调,未来十年是清华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目标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清华依然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这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最好时期,是服务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最好时期,是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引领作用的最好时期,也是同学们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的最好时期。三个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体现了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战略远见与战略定力。“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积极求知、积极创新、积极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阶段,成就最好的自己,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邱勇说。党办校办、学生部、研工部、校团委、教务处、艺教中心、研究生院、体育部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1

7 2019-02-21

2月19日,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与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在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总部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针对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开发数字商业案例、举办年度论坛等多方面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同时共同推出“新商业学堂项目”课程。白重恩在致辞中对双方的合作表达了期待和信心,他表示,阿里巴巴集团是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成员,在商业实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清华经管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一直在追求达到更高目标,双方可以资源互补、互相促进。张勇表示,双方合作有别于传统课堂,而是把社会和商业体系作为最大的课堂。希望通过和清华经管学院合作,把阿里生态实践积累的最新能力转化出更多成果。“新商业学堂项目”课程将发挥双方优势,融合前沿管理思想与数字商业实践,聚焦五大商业时代主题,重构十大企业数字能力。课程将遴选50位知名企业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及多元教学活动的组合,提升学员数字经济时代的系统思考能力、构建新零售体系定位、探索商业模式创新、聚焦企业生态裂变及消费者洞察,引领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商业学堂项目”课程授课教师包括白重恩教授、院党委书记陈煜波教授、副院长李纪珍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副总裁肖利华、副总裁刘松、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陈威如等。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73

8 2018-11-28

清华大学举办2018年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工作研讨会.清华新闻网11月26日电(通讯员王竟达摄影常志东)11月22日上午,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工作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开幕式在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举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向波涛出席活动并讲话,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岑,副部长钱婷、徐鹏、刘博涵出席活动。来自60余家实践基地的80余名负责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由研工部事务办主任刘鑫鑫主持。向波涛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清华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社会实践作为必修环节纳入博士生培养方案,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进一步提出了“走向海外,走向国家大工程,走向创新创业制高点,走向地方特色产业和交叉学科前沿,走向基层”的“五个走向”发展思路,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对于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学校将以实践基地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与各基地的全面合作。向波涛希望学校相关部门和实践基地...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211

9 2018-08-31

8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2018级国际本科生新生拓展营开营仪式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作题为“清华校歌中的大学理想”的讲座。学生处处长白本锋,国际处处长、国际学生学者中心主任郦金梁参加仪式并讲话。清华大学在2017年首次举办国际本科生新生拓展营,此类拓展营的举办在国内高校也尚属首次。拓展营是清华贯彻中外学生趋同管理理念的实践,在帮助国际学生适应环境、推进中外学生交流融合、提升国际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体验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2017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18年国际本科生新生拓展营更为重视增进中外学生的深入互动,加大中外新生的集体凝聚力,全面提升国际学生对中国和清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杨斌对国际本科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国际本科生新生拓展营出发点是希望中外新生能够同时报到、加强融入交流,形成珍贵的情谊和集体。拓展营内容丰富,得到了新生的热烈欢迎,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题为“清华校歌中的大学理想”的讲座中,杨斌从解读校歌的历史背景开始,进一步诠释了校歌中“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等歌词的意义,表达了对同学们成为具有价值、个性的未来定义者、领导者的期望。他希望新生们建立主人翁意识,“只有你当自己是园子的主人,这个园子才会当你是她的主人”,表达了对同学们融入清华的期待。学生处处长白本锋介绍了本次拓展营举办的背景、内容安排和具体要求。他表示,拓展营能够帮助国际新生更好地融入校园、为大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也是学校加强国际化办学能力的重要举措。他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拓展营活动,在集体中增进友谊,为之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他强调,拓展营是国际新生进入清华的第一课,大家要认真参与所有环节,严格遵守课程纪律。国际处处长、国际学生学者中心主任郦金梁介绍了清华的历史沿革、校园变迁,讲述了清华不断向建立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努力与成就。他对《清华大学全球战略》进行了深入解读,也希望国际新生可以多参与校内交流,强健体魄、增强毅力,培养崇高人格,以充实的方式度过拓展营的所有环节。随后,体育部教学组组长周放代表授课教师发言。他表示,拓展营有利于国际新生更好地融入清华的体育氛围和文化,希望同学们在体育课上了解清华、热爱体育、享受快乐。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教师邹楠代表拓展营带队老师在发言中提到了拓展营对于国际新生了解清华、理解清华、形成集体的意义,也表达了对本届拓展营工作的期待、对国际新生的期许。电机系博士生阮广春代表拓展营辅导员介绍了拓展营的辅导员队伍、已开展的筹备工作和拓展营期间将要举办的活动,表达了对新生们未来四年学习生活的期望。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8

10 2018-06-12

6月6日下午,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实践(海外)暨GO Practice“一带一路”训练营第二期开营仪式在新清华学堂国际交流活动中心举行。中国前驻南非大使,外交部非洲司原司长刘贵今,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白本锋,以及各实践基地企业代表出席活动。启动仪式上,刘贵今对清华大学博士生海外实践项目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非关系”实现快速发展,中非产业合作前景广阔。他勉励学员通过海外实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清华学子的智慧为当地企业的发展难题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希望学员能够通过海外实践的机会提升国际视野,充分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现状和文化差异。白本锋表示,海外实践项目作为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海外实践,同学们不仅拓展了国际视野,还帮助当地企业解决多项科技攻关难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了清华智慧。白本锋勉励学员将社会实践和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充分利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宝贵机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融入企业,真刀真枪作实践,以更广阔的视角思考全球问题的应对和处理,提升全球胜任力。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长信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他表示清华大学海外实践项目非常契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期待在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中探索出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将赴新加坡开展海外实践的建筑学院2016级博士生刘效辰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介绍了自己对海外实践项目的认识,希望能在实践中承担起作为清华人的使命和担当,他表示对于参与“一带一路”海外实践项目充满期待。随后,刘贵今和白本锋为出席开营仪式的嘉宾颁发了训练营导师聘书。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郭云、第三事业部总经理王鹏飞,中国电建集团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任超峰,中冶建研院副总经理王波,中冶海外印尼分公司副总经理曹晓伟,中航国际集团团委书记吴丹,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吴俊岐等作为实践基地企业代表参加开营仪式与小班授课环节。清华大学党委研工部相关负责老师参加活动。2018年,研工部结合海外实践特点,设计完整教学大纲,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和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海外实践进行规范化课程管理,进一步提升海外实践质量。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1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