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浙江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教学改革 共计 20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3-06-05

6月3日,杭州市和浙江大学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市民中心召开,加快探索名城与名校一体发展、双向奔赴的道路。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和校长杜江峰分别代表双方签订《杭州市浙江大学关于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讲话。刘捷感谢浙江大学长期以来给予杭州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他说,杭州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浙大正向着世界一流大学奔竞发展。希望市校双方在市校协同创新上求突破、在人才引育培养上下功夫、在教育改革发展上同攻坚、在推进共同富裕上齐探索、在建言城市发展上再发力,共同建设创新绽放之地、人才圆梦之地、教育优享之地、幸福宜居之地、智力汇集之地,努力打造地方支持高校发展、高校服务地方建设的示范样板,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更好实现共生共荣。市委、市政府将不断优化对浙大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诚意为浙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支撑。任少波对杭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浙大办学表示感谢。他说,杭州和浙大都怀有争创名城名校的梦想,都具有独特的高远使命,合作空间十分广阔。期待各方勇担战略使命,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把握市校的战略定位;擦亮“金名片”,在服务杭州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浙大战略作用,加快建设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战略汇聚地、重大创新战略策源地、助推“两个先行”的新引擎、对外开放示范区;强化战略协同,打造更多市校合作标志性成果,保持双方制度化常态化的沟通协调,为市校融合发展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推动市校合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相信在双方的努力下,一定能在创新创业的希望大地续写名城名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姚高员说,杭州市与浙江大学的战略合作,既是双方资源整合、优势聚合的共同愿望,也是助力浙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的共同责任。我们将认真落实协议内容,加强沟通协调,在机制上再做实、服务上再主动、保障上再加强,合力推进人才服务保障、附属学校建设、附属医院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共同推动双方战略合作结出新硕果、再创新战绩。杜江峰说,2000年以来,杭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同走过了“黄金23年”,在高能级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共同探索了一条名城与名校一体化发展道路。期待双方坚持教育图强,合力打造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头雁”;突出创新制胜,合力打造驱动全球科技发展“新引擎”;强化人才引领,合力打造全球高水平人才“蓄水池”。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战略互信、创新合作机制,共同谱写新时代市校发展新篇章。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市校双方将根据协议持续推动规划共绘、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产业共兴、人才共育,共同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合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加快实现名城名校深度融合发展。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瑾主持,杭州市领导胥伟华、黄海峰、朱华、刘颖、王敏、丁狄刚、刘嫔珺、孙旭东、宦金元,浙江大学领导何莲珍、王立忠、周天华、吴健、傅强、黄先海出席,杭州市和浙江大学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委员和各合作组组长单位及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2

2 2022-06-21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浙江大学共有2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我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91个,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占全校招生专业比例94.8%(不含2018年后新设专业)。求立德之是,创育才之新。浙江大学始终坚持把一流本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面践行“人格、素质、能力、知识”融合一体的KAQ2.0育人理念,深入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和文化生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系统优化专业布局,践行拔尖人才培养战略使命。面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以高水平学科为支撑、宽口径培养为导向,自2018年开始,学校主动优化专业布局,实施一流专业综合改革,升级优势专业、迭代低效专业、布局新兴专业,共撤销合并本科专业37个,新设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等交叉复合专业,建立图灵班、智慧能源班、新神农班、公管英才班、智能财务班、国际组织精英人才班等拔尖创新班17个,推进数字法治、传媒+信息、医学+X等复合人才培养,获批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基地12个,10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迭代升级专业内涵,成就学生高质量的全面发展。建立“通专跨、国际化融合,四课堂融通”的培养模式,深化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交叉培养深度融合,推进课程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四个课堂协同培养。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系统重建中华传统、世界文明等6+1类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大力推动辅修、微辅修、双学位建设,全面实施“千课计划”“名师-名课-名教材计划”,高质量推进海外交流学习,强化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全国优秀教材奖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近五年度排行榜稳居全国前二,历届“互联网+”“挑战杯”大赛金奖总数居全国第一。与时俱进保障体系,支撑一流专业内涵式创新发展。学校坚持以本为本的办学原则,不断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政策、软硬件、资源等支持力度。全面推进新型学习空间建设,建成“学在浙大”“智云课堂”等教学平台,实现教室高清录播、巡考系统全覆盖,支撑学生泛在学习。推进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打造“党委领导、部门参与、园院协同、师生共进”的学习型社区,充分发挥浸润式思政育人功能。建立“学院(系)-专业-课程”三级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升的工作机制。健全责任-激励并行驱动的政策制度,建立“求是特聘教学岗-求是教学岗-优秀教学岗-优秀教学津贴”四级教学激励体系,巩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优先地位。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浙江大学将继续立足学校特色与优势,深入实施以一流专业为核心抓手的新基建,开展本科教育的新内涵、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机制探索,通过建设一流课程、打造一流教材、引育一流师资、增强一流保障,全面推动一流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0

3 2020-10-10

去年3月,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紫金港校区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代谢、衰老和癌症中感染与免疫的调节”的生物医学科学系列讲座。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原因,学者们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疫情阻止不了交流,9月22日-23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后新冠时代超越国界的感染和免疫研究”生物医学科学系列线上讲座。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的21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线上交流,近三百名师生在线收看了讲座直播。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王青青教授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Kevin TAN教授发表了欢迎致辞,一起回顾了去年讲座的盛况,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情况。为期一天半的系列讲座包括3个主旨报告和18个学术报告,涵盖微生物发病机制与先天免疫、炎症、T细胞生物学与治疗三大主题,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兼CREATE-HUJ联盟主席Paul MACARY教授,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兼感染与免疫中心执行主任王迪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Nicholas GASCOIGNE教授分别进行了主旨报告。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的另外18位学者的精彩报告展示了各自实验室最新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感染与免疫学及交叉学科领域前沿科学问题,互动热烈。至此,系列讲座圆满落幕,同时更期待明年的学术交流如期举行,更增进双方长远的友谊和深度合作。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286

4 2020-01-13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出《关于公布2019年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通知》。通知明确,共认定首批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浙江大学36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率100%,入选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充分反映了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务实成效。自出台《浙江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以来,学校紧扣国家发展需求,对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启动本科专业优化调整专项改革工作。专项改革以“强化优势专业,拓展急需专业,升级特色专业,淘汰低办学成效专业”为工作重点,立足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办学定位,促进专业、学科联动发展、齐头并进,结合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以及“六卓越一拔尖”要求,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常态需要,大力加强战略新兴专业建设,旨在形成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根据《通知》要求,学校将持续努力,认真实施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加快“四新”专业谋划与建设,推进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启动专业培养方案3年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努力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820

5 2020-01-06

1月3日,浙江大学推进理学学科发展大会在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举行。会议回望历史、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谋划未来理学的战略蓝图与发展路径,重塑浙大理学的辉煌。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吴朝晖院士出席大会。吴朝晖首先在大会上作报告。他指出,浙大理学拥有深厚底蕴和卓著声誉,近5年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教学上彰显了优势;汇聚一流人才队伍,在人才生态上形成了特色;打造学术创新重镇,在交叉会聚上走在了前列;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在开放发展上加快了步伐;完善院系治理体系,在深化改革上积累了经验。展望未来,要进一步坚定打造一流理科的信心,走浙大特色的理学创新发展之路。吴朝晖表示,理学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要遵循学科规律,强化世界一流对标,实现理学学科发展的新跨越。要深刻把握理学共性建设与特性发展的普遍规律,全面认识理学对于复兴中华民族的战略意义,进一步支撑“从0到1”基础研究,引领“卡脖子”科技问题突破,在全球科技开放合作上确立定位。要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切实发挥理学对于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石作用。吴朝晖强调,要发挥创新型大学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在新的起点提振理学冲击一流的动能。理科院系要进一步明目扩胸,按照“五大体系”“五大布局”“五大战略”要求,探索理学发展的新举措、新机制和新政策。围绕学科建设关键点,他指出,要深化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打造一流的理学教育品牌;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推动理学学科一流创新发展;要强化基础前沿原始创新,构建开放协同的理学创新生态系统;要坚持全球开放发展,加快完善理学国际合作网络;要推进治理重心下移,加快建构以师生为中心的治理体系。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11

6 2019-10-29

10月21日,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开幕式暨报告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由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教授担任组长、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冯友梅教授担任副组长的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专家组一行十人,从20日起开始为期四天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工作。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等出席认证相关活动。吴朝晖在报告会致辞中提到,医学教育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非常明显的特色优势,学校将以此次认证作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生态,进一步深化临床医学教育的系统改革,进一步强化临床医学教育的支撑保障,乘势推动临床医学教育新一轮的跨越发展。考察期间,认证小组就课程计划、学生学业评价、学生支持、师资队伍、教育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教学资源保障等涉及医学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度访谈和考察。10月24日,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反馈会举行。组长桂永浩作认证考察的初步报告,依据认证标准的条目,列出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特色长处和改进建议。他表示,希望学校能继续优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学校与医学院、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运作机制,在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建设中取得新的成绩。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巡视员马伟杭在讲话中表示,希望医学院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以医学教育战略性革新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省卫健委作为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学校的医学教育发展,助力浙江大学医学院加快向世界一流院校迈进。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15

7 2019-09-08

9月7日,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项目发布暨“数字长三角战略”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举行。联盟高校共同发布首批五个项目,开启合作新阶段。同日,浙江大学还发布了《数字长三角战略》(2019),为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一步。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致欢迎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马德富讲话。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社会发展组组长江振林,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谈哲敏、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朱长飞,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出席会议。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主持发布仪式。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作主旨报告。与会嘉宾共同启动了联盟首批合作项目。吴朝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为高校构筑更加广阔的战略空间,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科教先行、联盟先试,以高质量的教育一体化、创新一体化支撑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进而为世界贡献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中国方案。他希望各方要共同开启长三角教育联盟之路,在联合培育时代新人方面干在实处;共同开启长三角协同创新之路,在集成攻克科技难题方面走在前列;共同开启长三角数字战略之路,在携手服务社会转型方面勇立潮头。马德富介绍了浙江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关工作成效,并表示,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发布的首批项目标志着联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浙江大学发布的《数字长三角战略》(2019)与专家学者的前瞻思考,将为各方提供思想启迪与行动指南。他希望高水平大学要继续发挥学科和研究优势,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广泛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合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王坚在题为《城市大脑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报告中,分享了杭州城市大脑的两个关键突破,即从数据打通到系统互动,从数据分享到数据协同。他还通过具体案例阐释了如何让城市大脑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首批发布的五个项目为:复旦大学牵头的智库论坛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教学实践基地共建共享项目,南京大学牵头的量子材料与物态调控创新创业中心项目,浙江大学牵头的知识产权协同转化创新平台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的“面向未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项目。联盟高校将发挥学科、人才与创新优势,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源、人才库与动力站。浙江大学发布的《数字长三角战略》(2019),从数字经济、数字创新、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四个维度构架数字长三角。报告前瞻分析,数字驱动战略是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未来的数字长三角,由人与物理世界构成的传统二元空间,将增扩为由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与虚拟信息世界共同构成的四元空间,牵引人类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与政府治理的全面数字化孪生变革。当天,来自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长三角战略”主题,展开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共绘数字长三角创新新蓝图。南京大学邢定钰院士,杭州市、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上述活动。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4

8 2019-08-23

8月22日,何莲珍副校长会见了乌克兰基辅大学副校长Petro Bekh教授等一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本科生院相关负责人陪同参加了会见。双方副校长相互介绍了各自在国际化战略、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就未来合作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推进在科研、教学、师生互访、学生交流项目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并探讨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寻求共建联合实验室或合作平台的可能性。双方校长还为两校的未来合作,续签了校际合作协议。基辅塔拉斯-谢甫琴科国立大学(简称基辅大学),是乌克兰的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基辅大学成立于1834年,至今已有183年的历史,是乌克兰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是乌克兰的教育、科学和文化的中心。1939年该大学以塔拉斯·谢甫琴科命名。塔拉斯·谢甫琴科是乌克兰及世界著名的思想家、诗人、画家,是乌克兰为自由而奋斗的战士。该大学建有4个学院和18个系,在校生共20000多人,教学员工1768人,其中包括321位教授和1000多位副教授。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6

9 2019-06-20

6月13日,浙江大学与郑州大学部省合建对口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郑州大学举行。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等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和郑州大学副校长赵明皞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关于推进部省合建高校对口合作工作协议》。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代表郑州大学对浙江大学代表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浙江大学给予郑州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深化部省合建工作是新时代国家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浙江大学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担当,也是郑州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宝贵机遇。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表示,浙江大学和郑州大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友好的往来,在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快速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他希望两校根据教育部关于部省合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总体部署,抓紧落实,优势互补,精诚合作,扎实推进部省合建对口工作,不辜负国家和教育部的期望。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0

10 2019-06-10

2019年6月7日,正逢端午佳节,第一届西湖科教智库论坛暨面向2035国家中长期科教发展重大问题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部战略规划司指导,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承办,《科技日报》社、清华大学科教政策研究中心协办。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全球正处于创新格局急速变化的新时期,挑战和机遇并存,我国高校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实现“从0到1”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以及“从1到100”的应用研究。教育部科技司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张拥军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技术创新要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坚持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宽广的视角;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找准真问题,推动真创新。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张旭出席会议并致辞,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介绍了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制进展,并阐释了编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现实意义:勾勒未来的发展远景和共同愿景,形成科技界对有关国家战略目标的共识,凝聚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社会各界的互动争鸣。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0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