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教学改革 共计 12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3-12-0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并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期间举行授牌仪式。作为工业设计企业申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成为黑龙江首批入选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之一。据了解,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是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或工业设计企业,每两年认定一次,旨在引导行业设计创新,为产业战略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此次入选国家级平台是我校整合黑龙江省工业设计中心、黑龙江省数字创意设计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省数字创意设计研究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创新创意设计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设计学学科平台,在合力推进设计学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2019年以来,学校充分整合资源,以“大设计”理念推动学科交叉融合。2022年,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3个专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启动设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设计学学科相关资源,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着力推动设计创新,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5

2 2023-07-15

7月1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宋晓明带队来校调研并推进合作。校长韩杰才出席座谈交流会并讲话。宋晓明介绍了校企双方前期开展合作交流有关情况和下一步的设想。他表示,长期以来,哈工大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向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输送了一大批杰出人才。面向新征程,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和哈工大承担的使命光荣、合作的空间广阔,希望下一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上深化合作,加快推动更多务实合作,在创新平台建设、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取得新成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韩杰才表示,多年来,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为双方下一步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希望双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共同谋划合作领域、共同解决重大问题、共同培养栋梁之才,在推动深度融合、务求合作实效上下功夫,强化在重点领域的有组织科研合作攻关,探索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携手走好合作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征程上彰显新担当、作出新贡献。校企双方还围绕如何深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校期间,宋晓明一行还参观调研了哈工大博物馆和学校相关研究所、实验室。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总师齐润东出席座谈交流会。副校长刘挺主持座谈交流会。校长助理帅永参加调研。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校相关部处、学院(部)负责人参加座谈交流会。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1

3 2022-12-31

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国际奥委会近日复函我校,认证并授予我校成立“奥林匹克研究中心”资质。我校体育部副教授、国际奥委会委员、奥运冠军张虹代表学校在瑞士洛桑接受国际奥委会授予我校资质的复函。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是奥林匹克文化和遗产基金会的一部分,致力于开展有关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的教育与研究、举办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和会议、打造更多体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目前国际奥委会在全球23个国家建立了59个研究中心(学院)。在张虹副教授的倡议和大力推动下,我校国际合作部、体育部和外国语学院共同努力,完成了哈工大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的相关申请工作,获得中国奥委会的支持和国际奥委会的批准。哈工大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将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学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奥委会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我校国际人才培养、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师资队伍的优势,开展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奥林匹克精神,推动我校奥林匹克冰雪运动的大力开展,同时,持续加大冰雪领域科学研究攻关力度,打造更多冰雪科技的哈工大名片。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1

4 2022-12-17

日前,在江苏省太仓市举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大会(2022)暨中欧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2022年度中欧碳中和创新合作示范项目签约并发布。我校建筑学院“绿色乡村智慧设计——乡村建筑计算性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成为首批入选的28个项目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响应2020年9月中欧领导人作出的打造中欧绿色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欧洲国际组织成立中欧碳中和合作项目办公室,共同推进中欧数字化带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并面向全球重点城市、区域与行业组织征集2022年度中欧碳中和创新合作示范项目。项目旨在推动中欧在绿色低碳政策、技术、产业等领域务实合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绿色可持续碳中和新发展模式。“绿色乡村智慧设计——乡村建筑计算性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紧密围绕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需求,发挥计算性设计优势,协同产学研用优势资源,基于乡村人居环境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开展乡村建筑设计创新技术与工具平台研发,旨在打造贯通乡村建筑设计、建造与运维多阶段的乡村建筑建设新模式,推动建筑产业信息化转型,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未来将依托中欧碳中和合作项目办公室平台,开展面向中欧碳中和领域的合作推广等工作。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0

5 2022-02-14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校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本轮“双一流”建设新增学科。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三部委在《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要求,各单位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一流”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建设水平,更好地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6

6 2021-04-11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批准2020年下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知》,我校与俄罗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合办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成功获批。该项目是我校首个与俄罗斯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的项目,是我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又一重要进展。此次教育部共批准51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共批复本科项目46个。多年来,我校与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该项目于2020年6月启动筹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双方先后多次组织视频推进会,对合作办学定位、培养方案设计、优势资源利用、项目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并于2020年9月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项目将按照“特色加精品”的办学思路,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合作开展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多维知识结构及解决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并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型技术人才,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环境人才的需求,同时学习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引进国外一流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改善高校整体教学设施,助力哈工大中俄联合校园建设。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于1826年建校,是俄罗斯理工科类院校的最高学府,也是俄罗斯最古老且成就最高的技术类大学,已培养出众多世界知名的工程师,在生态与工业安全领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该校与我校联合发起成立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阿斯图),是联盟俄方常设主席单位及常设秘书处单位。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0

7 2019-09-22

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9月16日上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孙春兰与俄罗斯副总理、委员会俄方主席戈利科娃共同主持。校长周玉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两国领导见证下,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科罗巴切夫签署关于共同在哈尔滨举办高等教育合作机构“哈工大圣彼得堡中俄联合校园”备忘录。代表团一行与科罗巴切夫就后续推进中俄联合校园建设举行工作会谈。科罗巴切夫表示,近年来,依托中俄联合研究中心、圣彼得堡大学代表处,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领域合作硕果累累、捷报频传。两国副总理见证联合校园合作协议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向全新高度。周玉校长向俄方介绍了中俄联合校园建设项目的最新进展。他表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联合校园建设。2019年4月23日,黑龙江省省长王文涛主持召开哈工大圣彼得堡中俄联合校园项目专题会议。他希望中俄双方继续秉承“精诚,精准,精细”的合作理念,加快联合校园建设,致力于打造中俄文化、历史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科教园区,树立中俄合作办学、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的典范。会谈期间,双方还就联合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合校园未来开设专业方向、科研合作、经费保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周玉还应邀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举行的中俄综合性大学校长圆桌论坛,并作题为《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战略契机,凝心聚力,开创中俄大学科技人文交流新时代——合作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他结合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20-2021中俄科技创新年”,重点介绍了我校对俄合作特色及成果,并就两国大学未来合作提出倡议。中俄双方21所大学校长、副校长出席论坛并发言。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0

8 2019-06-25

近日,2019中国-俄罗斯科技创新日在哈开幕。开幕式上,在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黄卫,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第一副部长特鲁普尼科夫·格里高利,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志明,哈尔滨市长孙喆等嘉宾共同见证下,由我校与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共同发起的阿斯图大学科技创新交流计划正式启动。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副执行长、校长助理范峰和联盟俄方执行长、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副校长科尔舒诺夫·谢尔盖共同启动计划。据介绍,阿斯图大学科技创新交流计划将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极地研究、技术转移、创新创业等热点领域,依托联盟框架下的中俄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平台、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校企科技产业平台、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以及高端联合科研平台,进一步激发中俄两国青年创新能力,拓展创意思维,提升创造热情,培养创业人才,推动两国科技创新领域务实合作。2019中国-俄罗斯科技创新日活动以“汇聚中俄科技合作新动能,开创互利共赢合作新局面”为主题,由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主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信息和通讯技术仪器制造商国际联盟共同承办,先后举办了中俄科技合作一对一洽谈对接会、第五届中俄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圆桌会议、中俄科技合作成果展演展示、2019中俄高端催化国际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30

9 2018-11-21

11月14日,副校长徐殿国在行政楼101会见了来访的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副校长扎伊科夫。徐殿国对扎伊科夫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和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他表示,哈工大在近百年来的办学历程中,与俄罗斯高校始终保持着紧密的交流合作。由我校和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牵头成立的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正积极打造阿斯图北极教学研究平台。今年9月,我校正式成为北极大学联盟成员校。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在北极领域研究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希望未来两校加强合作,也欢迎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进一步整合中俄精英高校优质资源,助力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扎伊科夫介绍了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两校拥有区位优势,分别位于俄罗斯和中国的最北部,希望未来能在北极领域各个学科加强交流,通过联合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暑期学校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两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访问期间,扎伊科夫还参观了哈工大博物馆。国际合作部、环境学院、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代表参加会见。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322

10 2018-09-06

9月2日,北极大学联盟代表大会(2018 UArctic Congress)在芬兰奥卢召开。我校正式成为具有投票权的北极大学联盟成员。本次代表大会共有21个机构申请加入北极大学联盟,其中15个来自北极成员国,6个为非北极成员国,我校是4个非成员国申请高校之一。在进行北极大学联盟新成员甄选答辩后,北极大学联盟主席宣布哈工大全票通过,正式成为具有投票权的北极大学联盟成员。加入北极大学联盟将推动我校北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北极研究人才培养,为加强与北极大学联盟成员单位的国际交流合作提供重要平台,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北极大学联盟是一个在北极理事会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主要由环北极国家的大学和研究组织共同组建的联盟。该联盟成立于2001年6月12日,成员包括环北极八国的正式成员及非北极国家或地区的准成员,此前已有成员单位200个。哈工大“北极环境与生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IJRC-AEE)”副主任、首席科学家、环境学院李一凡教授及团队成员、学校相关部处代表等一行6人参加本次会议。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3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