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产学研合作 共计 110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4-05-21

5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与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521所)“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在521所科研试验楼举办。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医学部党委书记陈腾,公共卫生学院书记兼院长庄贵华、医学部人才培养处副处长吴小健、科学技术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吴斌和公共卫生学院相关院系负责人,521所所长张朝、书记虞青松等参会。虞青松对陈腾一行的莅临表示欢迎,介绍了521所在职业卫生标准方法与制定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强调了双方在后续合作中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推动双方在产学研用等更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庄贵华指出,西安交大作为首批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单位,将与521所进一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合作导师聘任、人才交流、学生实践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虞青松与庄贵华签署了合作协议,与张朝、陈腾共同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揭牌。陈腾指出,校地双方应契合国家发展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通过强科技带动强医疗,力争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与医疗人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张朝向与会嘉宾介绍了521所在职业安全卫生、医疗等板块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本次培养基地建立,为双方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将基地建设为“产-学-研”融合的典范,推动国防科技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公共卫生学院将与521所深化合作,优势互补,落实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推进“6352”工程建设,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方面取得成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和成果转化效力。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3

2 2023-12-22

12月22日下午,西安交大能动学院2022-2023学年“海信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创新港举行。青岛海信日立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许珈豪,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张文良,能动学院院长助理王江峰,能动学院辅导员黄亚龙,获奖学生及学生亲友团参加了此次颁奖仪式,颁奖仪式由能动学院辅导员黄亚龙主持。王江峰教授在致辞中,向海信集团对我院学生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了感谢,希望能与企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友谊,并期待今后院企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他向全体获奖学生表示了祝贺,并鼓励获奖学生及所有在场学生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辜负社会殷切希望。黄亚龙宣读获奖决定。海信日立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许珈豪,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张文良,能动学院院长助理王江峰为获奖学生颁奖。此次颁发的“海信奖学金”,授予15名品学兼优的能动学院学生。获奖学生代表胡文钰代表获奖学生向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由衷感谢,对辛勤培育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后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感恩作为激励和鞭策,以认真严谨的求学态度继续努力学习,坚持钻研和探索,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成为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用的人才。最海信日立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张文良与同学们展开了座谈交流,他向获奖学生表示衷心祝贺,介绍了海信日立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规划,鼓励学生们要努力成才,积极向上,踏实上进,不怕困难,以青春梦想和实际行动成长为社会栋梁。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36

3 2023-10-18

第八届“创客中国”高校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结果出炉,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层层选拔和激烈比拼,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孵化的企业西安西图之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3D人脸识别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从52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企业组全国三等奖。“创客中国”大赛作为工信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国家赛事,在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方面有着突出优势。第八届“创客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赛以“聚焦四链融合深化三项改革助推成果转化”为主题,目的是发掘更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孵化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优质企业,激发高校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潜力,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赋智”中小企业。本次报名参赛的项目达到521个,涉及25个省(市、自治区)的73所国内高校,汇聚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科技成果和创业团队。西安西图之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秦创原的科技研发型企业,核心成员均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主要研究三维人脸分析识别技术,定位高精度、高防伪能力、高安全级别的纯三维人脸识别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全球领先的3D人脸识别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项目通过研究与推广三维视觉数据感知、分析、理解等核心技术,系统解决现有2D人脸识别过程中的人脸检测、防伪、识别等问题,使得新一代3D人脸识别技术得以落地应用,取代现有传统2D人脸识别技术,目前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该项目结合西安交通大学李慧斌教授十余年间在3D人脸领域的技术积累,先后突破了3D检测、3D防伪、3D识别、3D建模等多项关键技术开发难点,核心算法曾打破非控环境下3D人脸识别世界记录,获得第七届欧洲生物特征识别研究与工业联盟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7

4 2023-10-13

10月1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科创大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自立自强”为主题,200余位知名院校和园区代表、国内外证券交易所负责人、业内专家学者、科创企业负责人等齐聚一堂。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开幕式。本次大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起成立中国高校科创联盟和中国园区科创联盟,为政、企、产、学、研等融合发展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幕式现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负责人共同启动中国高校科创联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作视频发言,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出席活动。王树国表示,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举办科创大会,服务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西安交通大学愿携手兄弟院校,与社会各界一起,夯实教育、科技、人才的根基,造福百姓,富强国家,为构建人类未来发展新格局作出积极的贡献。洪军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及第一财经媒体采访时指出,西安交通大学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构建学科交叉的新格局、打造四链融合的新模式、开创队伍建设的新局面。目前,西安交大正在转变与引领科研组织模式,以基础交叉学科建设引领科技前沿;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管理主体、需求主体、市场主体,与学校联合建设新型研发平台,构建创新生态;遵循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强化高精尖特人才、“科学家+工程师”团队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西安交大愿与各高校一道挺膺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5 2023-10-12

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妇产科李奇灵教授团队与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钟德星教授团队联合研发的“子宫内膜癌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下,成功获批子宫内膜细胞医学图像分析系统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例获批的子宫内膜细胞图像分析相关的二类注册证。这是该项目继2022年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两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后,在产业转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将为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工作带来重要推动。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筛查对于提高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保存患者的生育能力和内分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钟德星教授与一附院李奇灵教授组成医工交叉联合研究团队,在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支持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致力于解决子宫内膜癌筛查难题,从子宫内膜细胞医学图像入手,结合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分析技术,克服医学图像样本少、标注难、个体差异大等难题,提出了多种先进的子宫内膜癌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提高了诊断效果,在Cancer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在中国科学院史桂芝教授团队的共同参与下,经过反复试验和优化,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够有效缓解临床工作中细胞学诊断难及细胞病理科医生奇缺的卡脖子难题。该系统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细胞的医学图像,能够快速、准确地筛查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团队的医工交叉研究成果分阶段成功转化为产品,推出了系统化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子宫内膜细胞医学图像分析仪、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目前,该方案已经在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并得到了广泛好评。这一成果无疑将为我国女性健康带来更多保障。日前,钟德星教授已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教授,并已成立“子宫内膜癌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及三类医疗器械”研发团队,持续推动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进一步推进医工交叉及产学研开发,以实现对子宫内膜癌的更快速和更经济的筛查。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5

6 2023-09-16

9月14日上午,以“氢能·新赛道、低碳·新未来”为主题的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在榆林开幕。大会由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国资委、榆林市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探索新阶段氢能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理念、新机遇、新路径,为我国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何雅玲,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主任管晓宏,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校长助理单智伟、黄忠德等出席开幕式。9月14日上午,以“氢能·新赛道、低碳·新未来”为主题的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在榆林开幕。大会由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国资委、榆林市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探索新阶段氢能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理念、新机遇、新路径,为我国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何雅玲,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主任管晓宏,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校长助理单智伟、黄忠德等出席开幕式。会上,西安交通大学与榆林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西安交大的科技、人才、教学、医疗等优势与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为全力推动榆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西安交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会上,西安交通大学与榆林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西安交大的科技、人才、教学、医疗等优势与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为全力推动榆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西安交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卢建军对榆林市委、市政府给予西安交大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西安交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完善“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榆林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坚定不移与榆林市进行全方位深度务实合作,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推、高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与在榆企业进行产教深度融合,深入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的校地合作模式,创新用好“校招共用”等方式招引高水平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章、争做西部新示范。张晓光表示,当前榆林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与西安交大的战略合作意义深远。希望双方进一步细化校地合作机制,加速推动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在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加速“四链”深度融合,为榆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4

7 2023-06-25

6月21日,宁夏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教材研究基地成立大会暨首届宁夏高校教材建设论坛在宁夏大学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委副书记李玮,宁夏大学副校长李建设、本科生院院长张亚红,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孙宇,西安交大出版社副总编辑秦茂盛,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学生工作处、教育工委思想政治处、教材处负责人,各高等学校从事教材建设的主管领导,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教材建设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代表近200人参加论坛。秦茂盛在致辞中表示,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材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从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到2020年9月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教材建设被提高了从未有的高度。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坚守出版阵地,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把好内容质量关,开辟新赛道,构建新时代教材体系,数字赋能教材,助力教育数字化,全力打造精品教材。作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和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一直以来,西安交大出版社扎根西部,传承弘扬“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主动服务西部高校,助力学科提升,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时代新征程,西安交大出版社愿服务宁夏回族自治区各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联合各高校打造特色精品教材,助力宁夏各高校学科提升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期间,秦茂盛代表出版社与宁夏大学本科生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秦茂盛同时被聘为宁夏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教材研究基地专家。会上,秦茂盛作了题为《高校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探索》的报告。报告全面梳理和分析了国家有关高校教材的政策、新时期图书出版流程、出版注意事项、国家有关课程思政的要求,分学科大类提出如何编写特色课程思政教材的方法,介绍了“大思政”云平台,并提出打造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和国奖省奖教材的路径与方法。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8 2023-06-05

5月28日,中关村论坛·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在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文受邀参加本次大会并在圆桌讨论环节进行了分享。本次大会作为2023年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板块重点活动,由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关村软件园、美国大学联盟ACL中国中心、牛津大学津雅全球创新咨询机构(Oxentia)、启迪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中国教育在线协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支持。会议邀请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学技术转移主要负责人与权威专家围绕“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趋势与实践分享”参与圆桌讨论环节。西安交大转移中心主任王文、上海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许文平、南方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廖骁、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内德利科·米洛萨夫列维奇(Nedeljko Milosavljevic)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享。王文重点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近三年围绕助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的“6352”工程以及今年正式启动的“1121”创新模式。“6352”工程,即“政产学研用金”6进创新港,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学院(孵化器),营造“政策、金融、服务、配套、法律”5大生态,打造“创投、交易”2个支撑平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举措、创新路径。“1121”创新模式即“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以稳定、融合、共赢为目标,通过企业在高校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联合创新中心,打造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平台,聚焦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创新与国际关系管理部门技术市场与技术转移事务部主任莱勒·科尔博(Körber)、汉阳大学ERICA校企产业化合作中心主任、韩国高校技术经理人协会(KAUTM)主席张基硕(CHANG KI SOOL)、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ISTA)秘书处秘书长、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发展院院长王家达等海外与会嘉宾就不同国别和区域的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进行了分享和解读。据悉,本次活动是中关村论坛第三次举办“世界知名理工高校技术转移”系列专场活动。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主管机构、专业人士、行业领袖等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分享经验见解,已经成为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板块每年呈现的重要亮点。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9 2023-05-15

中亚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对联通中国与欧洲、中国与西亚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西安交通大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开展校际间教学科研人员流动、培养中亚地区留学生等方式,促进教育融合;同时,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举办各类师生交流为主的人文活动,促进民心相通。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先后与哈萨克斯坦3所高校、吉尔吉斯坦4所高校、塔吉克斯坦1所高校、乌兹比克斯坦1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在联盟框架下,共有18所高校来自中亚地区。以此为基础,推进与中亚地区教育合作。加强校际沟通,促进教育融合西安交大持续同中亚地区高校开展校级交流互访,在扩大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拓宽国际教育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2015年,西安交大代表团首次集中出访中亚地区,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9所高校:吉尔吉斯国际大学、吉尔吉斯国立大学、塔吉克俄—塔斯拉夫大学、塔吉克国立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KIMEP大学、里海大学、欧亚大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代表团与这些高校洽谈了在本科、研究生方面的人才培养合作与科研合作,拜访了吉尔吉斯国家议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哈萨克斯坦国家教育部等机构,开展课题调研,举办联合国际论坛。当前,西安交大共有中亚地区在籍留学生65人,包含预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学生学习专业覆盖经济、人文、理学、工学等学科。依托教学科研人员的互访、召开国际会议及聘请外专等形式,积极推进与中亚地区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其中建立与吉尔吉斯坦民族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商讨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中心,并向上级部门提交相关建言;邀请哈萨克斯坦阿布莱罕国际关系和世界语大学专家、吉尔吉斯斯坦议会社民党团主席及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友好协会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探讨中哈、中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合作前景;通过聘任哈萨克斯坦籍外教乌舒洛娃·索菲娅,长期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等高校保持在法学领域的科研合作交流,举办“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亚经济(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校领导应邀出席首届“中国—中亚大学校长论坛”并拓展校际合作;西安交大欧亚经济(论坛)研究院参加中国—中亚学术机构定期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西安交大一附院和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签订丝绸之路经济带医疗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开展人文交流在教育部、外交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为弘扬丝绸之路精神,西安交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紧密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平台”,进一步开拓与中亚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联盟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参加,得到了来自中亚地区高校的广泛响应。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工程、交通与建筑大学、里海大学、撒马尔罕国立大学等盟校积极参与联盟框架下校长论坛、常务理事会议年度系列活动。盟校积极组织纳入联盟框架下的各类活动。2020年,西安交大为应对疫情联盟发起“云”端抗“疫”行动,得到盟校积极响应,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吉尔吉斯国际大学等高校发视频和文字材料共享抗疫经验。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积极组织“濒危的遗产:跨越物质和非物质的桥梁”线上学术活动,共同探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遗产管理与保护。2021年,撒马尔罕国立大学举办丝绸之路沿线欧亚国家国际论文竞赛,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举办学生诚信养成计划活动,旨在在联盟框架下为学生搭建丰富的交流活动。自2017年来,连续5年举办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夏令营,吸引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优秀国际学生、教职工来校(2020年因疫情影响,夏令营在“云”端进行)开展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为深入合作奠定基础。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设立“丝绸之路翱翔青年领袖计划”项目,旨在透过多元化、跨领域、跨地域的领袖培育课程及活动,为祖国培育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及时代触觉、勇于创新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新青年。2018年8月中旬,项目实践团到访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中亚国际大学,与来自该国“Kyrgyzstan foundation of blind”盲人培训机构的12名盲人朋友彼此结成对子,通过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活动加深彼此了解,深化社会责任意识。2018-2020年,通过“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管人才发展计划,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香港电灯有限公司的资深学者和专业人士为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学员传授有关电力能源实战经验及崭新设计、领先技术、先进管理及国际发展状况,并分别前往北京、济南、西安和香港等地进行参观学习。201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IKCEST)第59期丝路工程科技发展专项培训在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举办,共有来自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的19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此类培训活动是加强与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科技应用领域的合作,创新校企、校地合作新模式、创新工科成才培养的有益尝试。交流促发展,合作谱新篇。新的历史起点下,西安交通大学将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提升学校影响力、推进丝路教育科研合作,助力中国—中亚地区国家教育共同繁荣。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10 2022-11-23

11月22日上午,河钢集团宣钢公司、西安交通大学举行共建碳中和能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前,校党委书记卢建军会见河钢集团宣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斌一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大教授郭烈锦,副校长别朝红,党、校办,科研院、能动学院相关负责人参会。卢建军对王宏斌一行表示欢迎。他表示,当前,西安交大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的一体部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与河钢集团宣钢公司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技术需求,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协同攻关,共同破解“卡脖子”问题,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宏斌介绍了河钢集团宣钢公司的发展现状并表示,河钢集团宣钢公司是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目前正按照国家双碳政策进行转型升级,注重氢、电、热方面的清洁、低碳、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多联产技术创新,期望在上述领域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共同提升钢铁行业能源动力技术创新能力,有序推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让绿色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签约仪式上,双方本着自愿互利、共同发展、共同推进国家钢铁行业创新技术发展的原则,就合作方式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同意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重点聚焦钢铁行业能源清洁低碳转化与利用、氢基炼铁技术、环保以及新材料等方面的自主创新,共建产学研创新协作平台,开展技术开发、协同创新、科技孵化、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据了解,河钢集团宣钢公司坐落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企业前身是创建于1919年的龙烟矿山股份公司,迄今已有103年的建企历史,2008年加入河钢集团。新中国建立初期,河钢宣钢是第一批恢复生产的大型冶金企业,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前,宣钢具备年产铁钢材800万吨的综合配套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线材、棒材、型材三大类。 查看详细>>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