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清华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教学改革 共计 35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4-04-18

清华新闻网4月18日电(记者曲田摄影李派)4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工字厅东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教融合开展深入合作。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出席并见证签约。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扬帆代表双方签署协议。邱勇向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对校企合作的高度重视表示感谢。他说,清华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当前正深入实施《清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持续深化改革,统筹推进三个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多年来聚焦核心主业、实施全球化布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当其时、恰逢其势。面向未来,期待双方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在人才培养输送、产学研协同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断拓展合作新赛道,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万敏介绍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发展战略和项目布局相关情况。他说,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国际合作和全球化发展,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集团正加快数字智能、绿色低碳转型,致力于打造全球绿色数智化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创建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清华大学是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多学科综合特点突出,高层次研究人才聚集,高水平科学实验设施完备,长期以来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双方能够更好地实现校企资源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深化党建与人才交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航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根据协议,双方将面向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校企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原则,聚焦数字智能、绿色低碳等重点方向,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开展高层次人才交流培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双方实现高质量发展。会前,万敏一行先后调研了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计算机系和工业工程系,参观了相关实验室和校史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人力资源本部、数字化转型本部、人力资源中心有关负责人,清华大学党政办、研究生院、科研院、国内合作办、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有关活动。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27

2 2023-04-12

近年来,大数据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在蛋白质结构和基因调控功能预测等方面,已经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预测。然而,这些模型通常是不透明的黑盒,难以理解。透明化神经网络黑盒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模型从数据中学习到的知识,从“只知其然”转变为“知其所以然”,对于促进神经网络理论发展和增进相关领域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在基因调控功能的研究中,基因调控序列是能够调控基因表达的DNA序列,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调控因子通过读取基因调控序列编码信息并执行相应指令实现基因表达水平的精准控制,从而决定了细胞的功能和状态。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破译这些DNA编码的语法规则能够促进对基因调控规律的理解,指导基因调控元件的定制化设计。近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汪小我团队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统计系王永雄团队合作提出自动归纳基因调控序列编码模式的神经网络解释方法。该方法针对广泛应用于基因调控序列研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通过剖析神经网络中的多面神经元机制(multifaceted neuron),开发了神经网络解释算法(NeuronMotif),实现了从神经元中自动归纳和提取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关键序列模式(Motif)及其组合、次序、间距等基因调控序列编码规则。该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基因调控编码规律,同时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解释提供了新手段。该研究发现,CNN解释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深层神经元大多都是“多面神经元”(multifaceted neuron)。这种神经元能够同时被多种不同序列模式激活,直接对这些混合模式进行可视化往往只能获得难以被人理解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该研究发现CNN中的最大池化结构是导致深层神经元识别多种序列模式的关键原因。具有不同模式的序列特征在被输入到神经网络以后,会逐层计算得到每一层网络对应的特征图(feature map),这些特征图在通过最大池化层后会丢失单碱基精度空间分辨率,导致输出的特征图变得高度相似,难以对这些混合模式进行解耦。针对多面神经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团队提出了Neuron Motif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蒙特卡洛采样和遗传算法得到大量能充分激活神经元的序列集合,然后计算这些序列在神经网络各层的特征图,并通过反向逐层聚类的方式分离不同序列模式所对应的特征图,将具有不同模式的序列划分到不同的子集中,最终通过对每个子集的可视化获得易于理解的序列模式特征。在此基础上,该方法构建了基于结构化语法树的自动化知识提取方法,从数据中自动归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模式、组合模式、间距、次序等调控序列语法规则。NeuronMotif归纳提取的调控序列语法规则能够得到文献和多种生物组学数据的支撑和验证。通过对人类基因组数据的学习,NeuronMotif发现了数百种序列模式,与JASPAR数据库中的已知转录因子motif序列模式高度匹配;通过NeuronMotif获取的深层神经元语法规则与多种细胞/组织中的ATAC-seqfootprinting模式高度匹配,并得到了基因表达数据(RNA-seq)的支持;序列模式的组合和排布等规律在跨物种基因组序列上具有显著的序列保守性。综上所述,NeuronMotif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深层神经元识别模式的新方法。此外,NeuronMotif的解释结果还可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诊断和改进,帮助降低神经网络调参的困难。借助该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的训练和解释,从数据中获取可供人类专家理解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胚胎发育、疾病发生等生物过程中的基因调控规律,并为基因治疗等应用中定制化逆向构造人工基因调控序列提供支撑。研究成果以“NeuronMotif: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的逐层解耦破译基因顺式调控编码”(NeuronMotif:Deciphering cis-regulatory codes by layer-wise demixing of deep neural networks)为题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魏征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汪小我教授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统计系王永雄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李衍达教授、张学工教授、江瑞教授、魏磊助理研究员、花奎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马士宁也对本文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16698120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6

3 2023-01-02

2022年12月29日至30日,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主办,上海证券报协办,华泰联合证券战略支持的“全球产业发展论坛2022”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举办。40余位来自学术机构、企业界、社会组织及政府机构的代表汇聚论坛,展开交流对话。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嘉宾聚焦“对标与赶超——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产业领军企业”主题,分别就“中国工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价值创造、价值发现、价值整合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创新中的技术与管理”“关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和企业家”“俄乌战争对世界能源影响的数据解读”等话题展开探讨。来自社会组织与政府机构的代表就“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强国的底层逻辑与实现路径”“加快推动五链深度融合,打造成为四省边际现代产业桥头堡”等主题展开交流。来自海尔、华为、腾讯、工业富联等企业的代表就“以变应变,创世界一流”“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创新走向世界一流的决定性力量”“数实融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从ESG的视角剖析企业的探索与实践”等主题进行了分享。圆桌对话环节,20位嘉宾围绕“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金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驱动产业转型”“对标世界一流,加快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国产业领军企业与世界级产业领军企业的距离与赶超战略”五个热点话题展开了精彩对话。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内容,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何志毅介绍了全球格局下的中国产业最新研究成果,发布了《世界级企业100》《中国企业100》榜单,以193家百年全球产业领军企业为例,以“走向世界一流,走向百年”为题,提出了中国产业领军企业的使命。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0

4 2022-12-3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新确诊的癌症患者近457万例,死亡病例高达300万人,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位居世界首位。每年所需的肿瘤医疗费用超过2200亿元,过去五年里中国的抗癌药物支出增加超过一倍,抗肿瘤药物的可负担性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自2015年以来,我国启动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旨在提高我国抗肿瘤药物的可负担性,惠及更多患者。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年度药品报告,由我国本土制药企业研发的抗肿瘤靶向药在数量和品种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由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展的多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抗肿瘤靶向药价格平均降低幅度超过了50%,这对改善患者用药可负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同类抗肿瘤靶向药定义为具有相同靶点用于治疗相同适应症的抗肿瘤药品)在月治疗费用是否存在差异方面的证据非常有限。更为关键的是国产同类抗肿瘤药与进口相比,是否能够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清楚。为解决上述问题,清华大学药学院杨悦课题组系统评估我国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的价格(首发上市和最新的月治疗费用)、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纳入了2010-2022年获批上市的12组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每组至少1个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研究结果显示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自上市以来月治疗费用分别降低了71%和62%,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医保药品价格谈判的重要作用。与进口抗肿瘤靶向药相比,国产同类抗肿瘤靶向药的首发上市和最新的月治疗费用中位数均显著低于进口抗肿瘤。同时,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这些证据支持了近年来药品审批审评改革(国产同类抗肿瘤靶向药的上市)和国家医保谈判对于改善我国肿瘤患者用药可负担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为解决全球肿瘤患者用药可负担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此次研究也为更多国产同类抗肿瘤靶向药走向全球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相比于首发上市时的月治疗费用,最新(2022年)的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月治疗费用均呈明显降价趋势。国产和进口药物的月治疗费用中位数分别下降了71%(P我国国产同类抗肿瘤靶向药不仅在价格方面显著优于进口,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同样达到了相当水平。该研究支持我国应当进一步鼓励创新药的研发,将更多的抗肿瘤靶向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谈判,让肿瘤靶向药惠及更多中国和全球的患者。近日,研究团队将上述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刊物《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在线发表了题为“我国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的评估:价格、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比较研究”(The Price,Efficacy,and Safety of Within-Class Targeted Anticancer Medicines between Domestic and Imported Drugs in China:A Comparative Analysis)的研究长文。本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药学院杨悦研究员和杜克大学医学院周贤忠教授,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药学院博士后罗兴献和青年学者杜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琳主任、薛学财和周越博士,复旦大学药学院谭睿洁(2022年清华大学药学院安进学者),清华大学药学院科研助理过其祥和李壮琪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乐凯迪和李泰锋博士对该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协助。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钱锋课题组对该研究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该研究得到了清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基金的项目经费支持。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0

5 2022-12-12

12月8日晚,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IFEE2022)新型电力系统分论坛在线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教授参加圆桌会议环节。本次分论坛由清华大学电机系承办,电机系主任康重庆教授、电子工程系党委副书记李冬梅副教授联合主持。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十所知名高校的教授、校长出席,为新时代电气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王成山教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赛富尔·拉曼(Saifur RAHMAN)教授,帝国理工大学葛兰·斯特巴克(Goran STRBAC)教授,埃克塞特大学副校长王中东(Zhongdong Wang)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别朝红教授,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曾祥君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就储能领域的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气+”人才培养、服务“双碳”战略的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电气工程与数据科学结合培养工程人才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圆桌会议环节,曾嵘、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毕天姝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孙宏斌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院长王淑娟教授就当前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学科布局、课程改革、产教融合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论坛气氛热烈,来自国内外的观众在线参与交流与讨论。本次论坛不仅增进了国内外高校间的广泛交流,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的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拓宽了思路、理清了方向。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0

6 2022-11-13

11月6日,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成立10周年、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数字经济研讨会暨Journal of Digital Economy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戎珂教授主编的学术期刊Journal of Digital Economy(JDE,《数字经济》)正式发布。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所长汤珂教授、励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科爱公司董事张玉国先生为会议开幕致辞。彭凯平教授表示,数字经济新潮流象征着数字社会的虚拟世界介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将客体的价值、呈现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和多变,这种变化将重新定义人的社会属性,成为新的社会分化基础,这些新生问题需要社会科学家去分析、去探索、去研究。汤珂教授表示,数字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能为人民创造巨大的财富,对于我国来说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这也清华大学经济所支持JDE创办的原因。他希望JDE在主编戎珂教授的带领下,与科爱公司合作,把JDE办成立足中国、驰名国际的优秀学术期刊。张玉国代表科爱公司的母公司之一、全球最大的专业信息服务商和出版商励讯集团,对研讨会的举办与JDE的创办表达支持。他介绍,励讯集团拥有长达百年的学术期刊出版经验,以及领先世界的数字化出版经验。旗下爱思唯尔公司与中国最大的科技出版商——科学出版社——合资成立的科爱公司所能获得的经验,将是JDE未来腾飞的基础。当天,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多学科交叉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最新研究成果、学科理念、前沿理论与实践等展开充分的讨论,并为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建言献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JDE编辑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劲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黄益平教授认为,数字经济领域有其特殊之处,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在全世界走在前列,给我国学者将学术研究做到国际前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清华大学经济所主办JDE需要巨大的勇气,但以经济所的学术力量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合适的。”陈劲教授介绍,在未来,以企业家主导创新的熊彼得范式将演化为用户主导创新的后熊彼得范式,未来的创新主体不仅有企业家、科学家,还有创客、领先用户、有生数字体。戚聿东教授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扬长’的同时,坚持把‘补短’作为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突出加强数字技术的原始创新,加快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把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快弥补数字人才供给缺口。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JDE主编戎珂教授与科爱公司出版总监蒋磊针对JDE从期刊的缘起至第一期出版的工作进行了汇报。戎珂教授表示,数字经济在中国蓬勃发展,JDE以中国数字创新为根,讲好中国故事,影响全球,是这代青年学者的历史任务。JDE不是单纯的经济学期刊,经济、社会、管理、计算机、AI等领域都包括在内,旨在探索数字经济文明下对于传统各学科的更新、挑战、重构。他介绍,目前,JDE的编委构成刚好是50%国内、50%国际,分别来自中国、英国、瑞士、丹麦、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的26所高校,可谓中西文化、荟萃一堂。未来,JDE将更加开放、包容、创新,携手全球伙伴共探数字文明的未来。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创始人、2021全球思想家50人名人堂、JDE编辑指导委员会委员James F.Moore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对Journal of Digital Economy发布的祝贺。James F.Moore指出,这不仅仅是一本期刊的发布,更是数字经济学术社区建立的历史性时刻,以“Digital Economy”为名,很好地诠释了未来人类将面对的多维的、复杂的、宏伟的新世界。在前沿主题研讨环节,戎珂、戚聿东、汤珂、王勇、谢丹夏、孙震、刘霖、李红军、高皓、高宇宁、余江、叶选挺等学者围绕“数字生态”“Web3.0与数字资产”“用户注意力、网络效应与平台经济可竞争性”“数据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数字经济与知识产权”“数字经济与时代使命”“数字经济的数据分析”共7个主题进行探讨。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0

7 2022-11-11

11月2日,山西省科技厅公布2022年度第一批山西省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名单和培育名单。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被认定为山西省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山西省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和山西省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原始创新到产业化的新模式,具有高标准战略定位、高层次人才团队、完善的研发条件并且在重点产业领域掌握自主自控的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研发机构。自成立以来,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以“清华—山西”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在煤炭绿色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与储能、节能环保、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能源战略与政策等领域组建高层次人才团队,布局优势创新能源,推进科技成果引进及产业化转化。下一步,清华大学山西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大对科创平台的建设力度,着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支撑山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山西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0

8 2022-11-09

10月1日,英国皇家生物学会(Royal Society of Biology)发来贺信,祝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李梢教授当选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Biology,FRSB)。这是李梢继2022年7月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后获得的又一荣誉。英国皇家生物学会致力于推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教育及学术活动、业界发展及生物科技研发与政策发展,是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物学组织之一。李梢,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精准中医团队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从事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建立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理论与关键技术,促进胃癌极早期防治、中药精准研发等方面作出系统的创造性贡献。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委会会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医药大数据专委会主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与集成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课题,发表论文约200篇,被引用8900余次,领衔制定网络药理学首个国际标准,主编首部《网络药理学》中英文专著;授权发明专利22项,发明的胃癌极早期细胞标志物、中医智能系统、中药新药等已成功转化,发明的关键技术已在30余项中药和标志物研发中转化实施。成果入选2021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2019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应用、2014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一等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等奖励,合作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0

9 2022-08-22

为有效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共建共享党史学习教育心得感受和科研、教学工作体会,7月22日至25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党委书记梁琼麟和系主任刘磊率队赴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开展“百年接力·强国有我”系列活动,并实地看望慰问基层校友。新疆大学校长姚强,副校长、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贾殿赠,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浪、院长华瑞茂(对口支援)等会见化学系一行。在疆期间,清华大学化学系党委一行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的重要足迹,参观了新疆大学校史馆和革命史迹陈列馆,瞻仰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大师生和校友们的英勇事迹,进一步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参观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感受新疆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并赴坎儿井和葡萄沟等爱国教育基地进行考察调研,探寻红色足迹、倾听红色故事、感悟时代脉搏。在新疆大学化学学院联学共建期间,双方代表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梁琼麟表示,当时看了新闻报道,深受鼓舞,此次紧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新疆大学,共同商讨如何将援建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刘浪说,感谢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大学的关怀与厚爱,感谢清华大学化学系一直以来对学院各项工作的支持与帮助。我们会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奋进之力,全力做好学院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在党建工作交流会上,梁琼麟作“扎实推进党建标杆单位创建工作,推动化学系更好更快发展”专题报告。新疆大学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岸杰介绍了应用化学研究所全国样板党支部建设情况,双方就创先争优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华瑞茂全面总结了2021-2022年度援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双方就援建工作、柔性“首席科学家”引进、共同编写和出版教材、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等方面展开了充分交流,讨论确定了2022-2023年度拟开展的工作和具体实施计划。刘磊表示在111引智计划、线上专家会议、英文网站建设等方面加强深入合作。梁琼麟一行为在新疆工作的校友们带去了母校深情的问候与祝福,听取了校友们对学校和化学系发展的建议,希望广大校友继续关注支持母校母系建设,为化学系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学科快速发展。校友们深情回忆在清华大学化学系的求学岁月,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感恩与怀念,对化学系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由衷的自豪和骄傲。此次联学共建活动得到了新疆大学的大力支持,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双方在学科发展和人才高质量培养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1

10 2021-03-02

3月1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一场特别的云论坛在线拉开帷幕。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共同举办,来自中美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聚焦“快速复苏的正轨:中美新冠疫情防控与治疗合作”,就医学研究与合作、疫苗研发和分配、跨境旅行和贸易的全球规范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艾伦(John R.Allen)致欢迎辞。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维尔特·伊恩·利普金(W.Ian Lipkin)、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发表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出席论坛活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主持主旨演讲与对话环节。邱勇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新冠疫情的暴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2021年伊始,几种有效疫苗研发的快速进展给全球不断蔓延的疫情带来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清华大学与布鲁金斯学会共同举办此次网络研讨会,共同探讨“快速复苏的正轨:中美新冠疫情防控与治疗合作”这一重要的话题,希望把两国的决策者和医学界的领军专家聚集在一起,形成具体的政策建议,并促进在医疗科研、疫苗的开发与分配等方面的合作。邱勇表示,自2006年10月以来,双方成立了清华-布鲁金斯中心,致力于开展高质量的研究,现在双方合作已顺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相信未来清华与布鲁金斯学会的合作将继续发挥关键平台作用,促进中美两国的互相理解与合作。邱勇还介绍了疫情中清华在开展在线教学、抗疫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他表示,随着全球进入疫苗分配阶段,我们更加需要携手合作,建立并形成适合下一阶段的政策建议,期待与布鲁金斯学会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通过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促进新冠疫情防控与全球范围的复苏 查看详细>>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5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