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南方科技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高校资讯 共计 103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4-05-30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研究教授刘铮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孔祥炜博士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题为“Potent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targeting Epstein-Barr virus gp42 reveal vulnerable sites for virus infec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的中和性抗体与疫苗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EB病毒感染全球超过90%的成年人,其感染与多种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鼻咽癌和B细胞恶性肿瘤有关,是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之一。尽管EB病毒具有广泛影响和显著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尚无针对EB病毒的疫苗或靶向治疗方法。学界对EB病毒感染和持久性的复杂机制理解仍然有限。EB病毒表面糖蛋白42(gp42)对病毒入侵宿主B细胞至关重要。然而,gp42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该项研究使用全人源抗体噬菌体展示库,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两株针对gp42的抗体2C1和2B7,填补了国际上尚未分离出针对EB病毒gp42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空白。该研究通过体外与体内功能实验验证了这两株抗体的中和能力,结合结构分析展示两个抗体结合于gp42上的不同表位,提出了抗gp42抗体能够阻碍病毒融合过程的中和机制,并首次发现gp42抗体在上皮细胞上的中和作用,为未来基于gp42的EB病毒疫苗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研究证明抗体2C1可有效预防EB病毒感染人源化小鼠,为开发基于抗体的预防或治疗EB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了新方向。本研究的结构解析工作由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刘铮课题组主导,采用单颗粒技术对gH/gL/gp42-2C1、gH/gL/gp42-2B7复合物进行结构解析,从分子层面明确了抗体的中和表位。通过分析抗体2C1与gp42结合的复合物结构,显示2C1与gp42结合的位点不同于gp42与受体分子HLA-II结合的位点,这一结构信息为抗体中和机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为基于gp42的EB病毒疫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0

2 2024-05-23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庆涛课题组针对生物大分子组装柔性的难题,基于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开发了直接赋值颗粒欧拉角(Euler angle–assigned reconstruction,EAAR)的重构方法,首次解析了真核细胞中转运必需内吞体分选复合物-III(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III,ESCRT-III)平面螺旋多聚体结构。该研究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ESCRT-III flat spirals on the membrane”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ESCRT是一类进化保守的生物大分子机器,广泛存在于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中,负责真核细胞中所有背离细胞质方向的膜重塑过程,如细胞分裂、细胞核膜重塑、质膜损伤修复和神经元修剪等。ESCRT的功能紊乱会导致癌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ESCRT分子机器由ALIX、ESCRT-I、ESCRT-II、ESCRT-III和Vps4五个亚复合物组成,其中,ESCRT-III负责膜重塑中最重要的膜形变和膜分裂过程。课题组在2014年率先利用冷冻电镜观测到ESCRT-III的平面螺旋多聚体形式(Journal of Cell Biology,2014,cover story)(图1)。然而,ESCRT-III平面螺旋多聚体具有直径细、高度卷曲、严重优势取向等特点,给其三维结构解析带来巨大挑战,严重制约了对ESCRT-III介导的膜重塑机制的理解。基于中央截面定理,三维重构的关键步骤在于计算每个颗粒精准的欧拉角(?,θ,ψ);目前,欧拉角是通过颗粒与模板的匹配获取的,极易陷入局部最优值陷阱,造成重构错误。在本研究中,课题组收集了擎转后的样品数据,开发了描绘ESCRT-III平面螺旋多聚体的图形软件,充分利用相邻颗粒之间的几何约束,通过数学计算求取颗粒初始欧拉角,开发了直接赋值颗粒欧拉角的重构方法EAAR,成功解析了ESCRT-III不同构象的三维结构,第一次勾勒出ESCRT-III在膜上的组装形式和组装机制(图2)。该工作为研究ESCRT-III多聚体由平面螺旋向圆顶结构转变提供了初始构象,为研究ESCRT-III介导的膜重塑提供了新方向。研究中所提出的EAAR的重构方法,有效规避了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中的局部最优解问题,也为解析脂质体和细胞器等膜系统上受几何限制、具有严重优势取向的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提供了新的策略。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1

3 2024-05-16

近日,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王文锦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深圳三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教授,胸外科主任乔坤、陶筱婷医生深度合作,以“Camera-based Respiratory Imaging for Intelligent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基于视频呼吸成像的胸外科术后患者康复评估)”为题在学术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官方报道与关注。在针对胸外科术后患者的康复评估研究中,南科大与深圳三院组成的医工团队首次利用相机阵列式监测实现了肺部呼吸运动的空间成像,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对肺部康复状态实现智能化评估诊断。该研究从肺部康复的临床诊断机制出发(包括听诊法和触诊法),利用相机像素阵列式的呼吸运动监测判断患者胸部左右区域的呼吸对称性,使用生物医学工程系“无线健康感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光流法PixFlow提取视频中患者微弱的胸部呼吸运动,生成呼吸强度空间热力分布图,并基于原型对比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对呼吸运动成像进行自动化分析,从而实现对患者肺部术后康复状态的智能评估。与临床“金标准”CT或X-ray影像相比,研究团队提出的创新方法在45例胸外科患者上验证了其临床有效性。临床试验表明,非接触视频生理监测不仅可用于连续的生命监护(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监护室、睡眠中心),也可用于快筛式的疾病筛查或康复评估,将在生命监护和康复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推动“非接触监护技术”的国产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0

4 2024-04-02

2024年4月2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学与罗湖区人民政府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议签约仪式在罗湖管理中心大厦举行。罗湖区委书记范徳繁,副区长冯健,我校党委书记姜虹、代理副校长韩晓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姜虹对罗湖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对南科大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南科大与罗湖区人民政府的合作背景以及合作举办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基本情况。她表示,双方开展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是落实深圳“双区”建设重大任务部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罗湖区和南科大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以南科大附属中学为依托,为罗湖教育增添新动力,也希望以本次合作为新起点,推进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贡献力量。范徳繁介绍了罗湖区基础教育近年来发展情况。他表示,罗湖区和南科大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携手在产学研、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等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广度。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罗湖教育注入新动力。罗湖区将一如既往重视和支持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发展,全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团队、成果落地等服务保障,全力支持南科大优质资源在罗湖开花结果。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16

5 2024-03-23

2024年3月22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与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副校长喻洪、胡忠,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龚新高、副校长裔传萍,我校党委书记姜虹、校长薛其坤、代理副校长贾金锋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姜虹对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客人的到访表示欢迎,对汕大和广以长期以来对南科大办学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姜虹介绍了南科大与汕大、广以的合作背景以及本次签订合作协议的基本情况。她表示,三所学校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希望未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深化三方的战略合作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8

6 2023-12-02

2023年11月29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与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党支部共建活动在南科大理学院举办,并举行签约仪式,双方续签了合作框架协议。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系主任、讲席讲授陈晓非院士,系党委书记、讲席教授张剑锋,系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副教授陈克杰,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杨金山,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主任、支部书记庞西磊参加活动并座谈。活动中,我校副教授韩鹏介绍了地空系近年来的建设成绩和相关研究成果。庞西磊介绍了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成立情况。据了解,自2019年9月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与地空系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在研究成果转化利用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合作。杨金山表示,此次续签,将集合双方优势力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防震减灾理论和技术上持续创新突破,为深圳打造安全和韧性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陈晓非表示,根据新一轮协议,双方将在地震观测数据共享、防震减灾教学实践基地共建、科普宣传及科研成果转化利用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提升深圳市地震监测能力,构筑城市地震安全防线。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14

7 2023-11-19

2023年11月17日,东方物探-南科大前沿地球物理研究中心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方红卫,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等参加会议。方红卫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南科大是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2022年正式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科大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而地空系的快速发展也受益于东方物探公司等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希望通过此次契机,双方可以在科研合作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国家输送更多优质人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董事长张少华对南科大建校以来的高速发展表示赞赏。他表示,东方物探公司近年来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南科大的合作为东方物探公司带来更多创新的思路和前沿技术,希望接下来可以推进更加紧密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前沿研究中心的作用,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取得更好成果。会上,东方物探公司首席专家李培明从油气地球物理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汇报交流。陈晓非院士对双方进一步合作进行了展望,期待更加聚焦国家战略和前沿科学问题,特别是资源勘探方面的难点难题,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做出应有贡献。地空系张伟教授汇报了地空系的建设成绩和相关研究进展,何展翔老师介绍了前沿研究中心的建设成就和工作计划。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6

8 2023-11-13

2023年10月8日至12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李辉教授课题组博士生白晓芳、文曾银、金依琦及硕士生孙玉姣,赴瑞典哥德堡参加了第244届ECS(Electrochemical Society)会议,并于会议上积极分享自己在电解水及燃料电池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学者关注。会议期间,白晓芳、文曾银和孙玉姣三位同学进行了精彩的海报分享,展示了她们在电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白晓芳展示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WE)的新型高稳定性和高活性的析氧型催化剂设计。孙玉姣针对PEMWE低铱载量膜电极面临的挑战提出自己的见解及解决方案。文曾银则分享了她利用CO分子屏蔽效应调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中铂表面的离聚物分布的相关研究。另外,金依琦同学进行口头报告,深入探讨了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中聚电解质的稳定性问题以及提升策略。在此次会议中,她们还与业内多名知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李辉教授对学生们表示赞赏,“参会学子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出色的表现,在此次国际学术交流中也展现出了较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充分展示了南科学子的风采。”据悉,ECS会议是全球最大的电化学盛会,为全球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以及建立国际合作关系的平台,并推动全球电化学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会议包括口头报告、海报展示、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涵盖了电化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从电池技术到新能源材料,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0

9 2023-10-22

2023年10月21日,2023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女生专场在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开赛。我校树仁书院周轶凡、树礼书院周珈伊和陈璐瑶获全国冠军,这是我校在此项竞赛中获得的第一座冠军奖杯。由树仁书院王紫漩、树礼书院张嘉妤组成的队伍获得比赛金奖。在本次竞赛中,来自全国129所高校的186支女大学生队伍,围绕检验算法设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编程实现和计算机系统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比拼。我校程序设计竞赛校队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唐博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两支队伍参加,与多支专业高校队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CCPC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的每支队伍由3名女队员和1名教练组成,比赛时长为5个小时,参赛队伍需要利用C、C++、Java或Python等程序语言完成12道编程题,并提交机器裁判测评,正确解答题目最多、答对相同题数耗时最少的队伍获胜。本次比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据悉,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hina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CCPC)是由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组委会举办的年度性赛事,旨在激发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兴趣,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当前,CCPC已经成为中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以及大学生心目中最公平公正的计算机学科竞赛,为我国IT业的发展培养和选拔了大批人才。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8

10 2023-09-28

近日,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3广东赛区暨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联盟创新大赛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举办,我校Boltzmann超算队在鲲鹏原生应用创新赛道中荣获广东赛区一等奖,该队由我校材料系2021级硕士生徐剑鹏、机械系2020级博士生刘海军、力航系2021级博士生陈秀松以及访问博士生岐亦铭组成。我校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计算专员赵佳华荣获金牌导师奖。在比赛中,我校超算队队员基于鲲鹏平台,通过华为自研软件栈(鲲鹏Devkit工具)完成自研GK-TCF程序从x86_64架构平台到aarch64架构平台的代码迁移,并利用鲲鹏DevKit进行对GK-TCF进行性能分析,获得热点函数、微架构特征,并结合应用运行特征,使用毕昇编译器、KML数学库、Hyper MPI进行性能优化,显著提升了程序的并行性能,以优异成绩夺得该赛道广东赛区一等奖。Boltzmann超算队赛事顾问为我校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王连平老师、计算机与科学工程系李卓钊老师、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范靖老师,指导老师为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计算专员赵佳华老师。据悉,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3是面向基础软/硬件开发者的顶级赛事,旨在鼓励广大开发者基于鲲鹏全栈根技术,围绕产业真实难题,共同打造基础软/硬件解决方案。本届大赛以“数智未来,因你而来”为主题,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承办,并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绿色计算产业联盟、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等共同举办,与广大开发者共同推动计算行业技术革新,繁荣计算行业生态。 查看详细>>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点击量: 14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