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北京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改革发展 共计 23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1-04-11

4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启动仪式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来自全国37所知名中学校长共聚燕园,共同见证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建设的启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教务长龚旗煌院士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龚旗煌感谢各位校长多年来对北京大学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北大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服务国家发展进程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这是北大开展“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建设”的初衷。龚旗煌回顾了北京大学长期以来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从1988年北大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方针到1993年、1994年先后创办理科实验班和文科实验班;从2001年成立元培计划实验班即今天的元培学院到2009年开始试点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再到2020年顺利实施“强基计划”,北京大学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龚旗煌指出,此次北京大学成立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将以基础学科为立足点,凭借雄厚的学科实力和优秀的教师团队,实现大学与中学人才培养的深度融通,鼓励更多有理想、有天赋、有志趣的学生投身基础学科,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提供优秀的后备军。北大还将利用在思政、艺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育人经验和优势,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1

2 2021-02-25

2021年2月22日,北京大学通过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FISU)《“健康校园”认证标准》(Healthy Campus Standard,以下简称“《标准》”)评审认证,获得了FISU“健康校园”最高级别认证——铂金认证,成为了亚洲第一所获此认证的高校。《标准》涉及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营养、疾病预防、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风险行为、环境、可持续和社会责任及管理7个领域,总计100条认证标准。根据各大学提供的说明和支撑材料,经认证委员会审定后,根据通过标准的条目总数分别给予铜、银、金、铂金等级认证,其中铂金为最高级别,需要通过总条目中至少91条标准方可获得。北大是FISU“健康校园”首批试点高校。为了全面推进此项工作,2020年6月,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健康校园”专项工作组成立。工作组由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安钰峰担任组长,医学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校工会、校团委、计算中心、校医院、燕园街道、餐饮中心、国际合作部、网信办、房产部、体育教研部等多部门共同组成专项工作组。10月,工作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了归纳总结北大“健康校园”建设成果和经验的工作步骤。自此,北大向FISU平台提交材料的工作正式展开。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间,学校各相关部门分别整理了各自领域内与健康校园建设有关的大量资料素材,并提供至“健康校园”专项工作组秘书处。秘书处在分类汇总、整理各部门提供的材料并撰写说明文字后,在FISU平台上分类呈现了北大在“健康校园”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经验,全面展示了北大“健康校园”建设的特色,在“健康校园”的国际展示平台上发出了北大声音,呈现了中国大学的特色。2021年1月初,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理事年度工作会议上,专项工作组秘书长郑重向与会理事汇报了北大“健康校园”建设的做法与经验,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2

3 2020-11-28

2020年11月25日,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与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出席,共同签署会议纪要并见证了有关领域5个合作协议的签署。会上,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莫斯科国立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代表两校签署中俄数学中心联合培养协议。孙春兰指出,经过20年实践,中俄人文交流机制正迈入更加成熟稳固也更有活力的重要阶段,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年度双向留学交流人员超过10.4万,成立了12个同类大学联盟、覆盖636所学校,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牵头成立“中俄数学中心”,成功互办文化节、电影节、旅游合作、青少年运动会、历史档案文献展等项目,为增进中俄人民友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6月,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牵头成立了中俄数学中心,邀请来自中俄双方顶尖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形成数学研究的中俄两国国际联合研究集群。中俄数学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积极承担面向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的科研任务,以解决实际科技问题为导向开展应用数学研究。同时,中心还积极加强人才培养。根据中俄数学中心建设方案,两国高校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多方集成教育资源,制定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行业急需、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此次,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协议,旨在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展中俄两国在数学科学领域的交流,推动博士生、硕士生、高年级本科生的联合培养,汇集国际一流的数学领域专家学者,培养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数学顶尖人才。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319

4 2020-09-18

2020年9月16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睿智合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智科技”)联合发起的北大-睿智科技Fintech联合实验室在北京大学静园六院正式成立。该联合实验室将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金融科技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助力传统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张平文,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大岳,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姚卫浩,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副部长、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邱建国,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夏壁灿,睿智科技董事长陈建,睿智科技总裁兼CFO黄建等出席成立仪式。张平文在致辞中指出,金融行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促进我国消费升级,以应对全球化金融市场竞争。他表示,联合实验室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科技领域原创性理论和落地化成果的深度融合,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和金融科技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陈建表示,他和黄建同为北大1993级校友,郭创辉也是北大1991级校友,他们一直对母校北大有着深厚的情结。在创业后,能够和北大共同携手做一些对中国金融科技有益的事情,是陈建一直以来的心愿。他希望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能够进一步打破金融信息非对称,促进金融需求和供给的精准连接,实现金融的繁荣和普惠,并将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一个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品牌实验室。夏壁灿和黄建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通过共建北大-睿智科技Fintech联合实验室,推动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50

5 2020-07-01

2020年6月29日下午,中俄数学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和中俄两国兄弟院校远程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中俄数学中心成立。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主任江松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董事会主席展涛,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水平,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23家单位代表,以及两国数学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成立仪式。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院士主持仪式。中俄数学中心的建设由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牵头,依托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和圣彼得堡大学等俄方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中心建设。目前,中俄数学中心已被纳入2020-2021年中俄科技创新年的活动之一。根据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及中俄兄弟高校的共识,聘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平院士,担任中俄数学中心主任。邱水平向张继平颁发聘书。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15

6 2019-11-11

11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关新园1号楼科学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树深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许强、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院士,以及祝世宁院士、顾瑛院士、刘明院士、彭练矛教授等领域专家,教育部以及北京市科委的相关领导、北大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北大师生约200人共同见证中心启动。活动现场揭牌仪式由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张宁主持。揭牌仪式上,雷朝滋代表教育部宣读立项建设批文并与邱水平、李树深、谢心澄、许强、龚旗煌共同为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揭牌。揭牌仪式雷朝滋代表教育部对依托北京大学建设的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正式揭牌表示祝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7

7 2019-10-28

2019年10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19年度建设立项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骨与关节精准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名列其中。这是北大医学持续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历程上取得的又一大进展,也反映出学校临床医学+X战略下北京大学骨与关节相关学科群的强大临床、科研和转化实力。工程研究中心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工程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骨与关节精准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挂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由李危石教授担任主任,技术牵头人为李危石教授、刘忠军教授、韩鸿宾教授和王田苗教授,包括骨科、影像科、康复科、工学、材料学等多个骨与关节相关学科的研究团队。中心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科研创新转化平台,承担科技支撑计划、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团队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累计5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0余项。中心将聚焦于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首——骨与关节疾病,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平台,做真正能转化的临床研究和创新;培养临床与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械研发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研发创新型医疗器械、打破国外垄断、完成进口替代和超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我国的骨与关节医学事业增光添彩。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21

8 2019-09-02

8月30—31日­,北京大学召开2019年暑期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战略研讨会。党委书记邱水平,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平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各学部主任、副主任,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各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党政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郝平主持。与会人员围绕“加强基础学科、保持传统优势,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文理医工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校园空间拓展和功能布局规划”以及“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推进学校干部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执行力”两项主旨议题进行充分研讨。邱水平指出,近年来,北大“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已进入改革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下一阶段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有新思路、新理念、新动能。他表示,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导向,在继续强化北大基础学科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大应用学科的建设力度,实现协同发展,形成优势叠加效应。要加大学科交叉力度,促进文理医工各学科深度融合,在条块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校层面统筹协调的力度,更好发挥综合性大学的整体优势。在推动各学科深度融合上,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改革学科组织模式,培育高水平的跨学科人才团队,加快推进校本部与医学部的融合。邱水平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标杆意识,持续深化巡视整改,以此带动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提升,狠抓执行力建设,继续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忠诚担当、业务精良、廉洁干净的干部队伍。抓好干部素质建设,要着力提高政治素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切实增强规则意识、纪律意识,提升依法依纪依规办事能力;要强化担当精神,努力提高办学治校的本领;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满意度。邱水平就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出要求,并对近期几项专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指出,要把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的建设与加快“双一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根本政治保障;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发展路径;要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高度重视抓好开学初的有关工作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作。郝平作了“双一流”建设工作报告。他表示,北大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已经基本实现了“双一流”建设的近期目标。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0

9 2019-07-06

7月4日,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中的教与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电教楼403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联合主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韩筠,北大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北大原副教务长方新贵,北大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各院系教师代表和来自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人事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共40余人参与了此次研讨。研讨会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教授主持。韩筠介绍了分管的全国教研中心4个内设机构:《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爱课程中心、教学研究室和教材研究室,她指出《中国大学教学》是一本聚焦教学研究,专门探讨中国教学的杂志。全国教研中心是高教社和高教司共建的机构,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教学改革经验的聚宝盆,是教师的心灵之家,是学校抓教学启航的地方。韩筠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30个国家级示范中心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切实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对于大家爱教学的老师和研究教学的专家们,是很好的一个窗口,也是一个阵地,她希望在这个杂志上多发一线老师的有切身体会的教学文章和教改经验,成为一个教师们研究教与学的交流平台。王义遒回顾了1998年亲身见证《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创刊时的初衷,认为这本杂志始终围绕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展开研究,对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王义遒在《中国大学教学》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拔尖创新人才,新工科建设等研究教学的文章,他号召更多的一线教师也能够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发表相关文章,同时在北大一流学科建设中,也需要每一位教师将学科发展、国家需求、学生学习行为三方面结合起来研究,形成新时代的课程体系。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11

10 2019-06-12

2019年5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人才座谈会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召开。校长郝平,副校长田刚,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与来自全校各院系的20余位教师代表进行交流。座谈会由田刚主持。郝平指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提升学术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北京大学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郝平表示,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主动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让广大教师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中去;要进一步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和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工作,用完备的学术制度来保障学术创新;要加大学科调整力度、优化学科布局,以更好指导学校学科建设下一步的长远发展;要打破院系边界,加大以学科为平台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参会教师代表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发言,就北京大学学术治理运行机制,学科建设和规划,教学科研人员引进、培养和晋升评估,管理服务支撑体系等“双一流”建设相关的制度和改革措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查看详细>>

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量: 1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