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产学研合作 共计 66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3-12-09

1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副校长张兆国一行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访问交流。中国电科党组书记、董事长王海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何文忠会见来宾。双方围绕深化科研协同创新、强化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王海波表示,中国电科未来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全面提升战略能力,加快推进集团转型,在巩固发展尖端配套优势的基础上,突出做强体系、做强基础、做强新域新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下一步合作,丁奎岭希望双方进一步巩固既有合作成果,立足各自资源优势,发挥学科在合作中的牵引作用,强化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实现合作新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先进技术与装备研究院院长邹卫文介绍了双方历史合作情况及未来设想。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交流对接,尽快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拓宽合作领域,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用,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应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贡献。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小勤,教务处处长章俊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苏跃增,联合学院党委书记杨明,学生处副处长、就业中心主任陈哲,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张小丽,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本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铸国等参加会见。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25

2 2023-11-20

11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与爱思唯尔在闵行校区举行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爱思唯尔全球期刊总裁Laura Hassink,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等相关负责人及校规划发展处、重点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图书馆、期刊中心、出版社等代表出席仪式。签约仪式由刘卫东主持。奚立峰表示,爱思唯尔和上海交通大学多年来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合作举办讲座和学术论坛、共同出版和创办期刊、各类数据资源的分析等,对我校学科的高质量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Laura Hassink对上海交通大学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双方的合作也促成了许多不错的成绩。对于新一轮的战略合作,希望双方在深化现有合作的基础的同时探寻新的合作领域。奚立峰与Laura Hassink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持续在科研绩效分析与评价、信息解决方案的使用、学术期刊及图书出版等方面探索更深入的合作。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22

3 2023-09-12

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持续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希望浦江创新论坛坚持以创新为主题,启迪创新思想、传播创新理念、激励创新精神,为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新的贡献。9月10日下午,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在张江科学会堂隆重开幕。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书记徐枫、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主论坛,共同见证大会启动。本次大会以“万‘象’需求·全球揭榜——技转生态加速度,创新发展新格局”为主题,聚焦“创新需求、人才支撑、资本力量”三大核心要素。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深度参与本次大会。奚立峰在大会主论坛发表题为《持续改革,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上海交大主动担当、勇于改革,自2020年以来承担了国家部委和上海市部署的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在人才队伍、转化机制、科创环境等方面突破创新,设立全国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进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等举措,成效显著。在徐枫与奚立峰的见证下,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刘少轩,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分别代表双方签约。在同时进行的第四届世界技术经理人峰会创新人才发展论坛上,刘少轩进行了题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刘少轩就上海交通大学响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设立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及全国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做了介绍,详细阐述了学院多层次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希望为我国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供交大模式。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4 2023-07-22

为推动河南省新乡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性发展,加快我校药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7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与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政府共建新乡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我校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举行。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副市长祁文华,市委副秘书长张明强,科技局局长李亮,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彦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副校长蒋兴浩,科研院副院长、地方研究院管理处处长徐兵,药学院院长张翱等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徐兵主持。蒋兴浩在致辞中指出,上海交通大学与河南省有着良好合作基础。双方在生物医药、化工和材料等领域合作深入,成效显著。此次共建新乡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是落实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他希望,创新中心能够茁壮成长,打造成校地合作的样板,为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张翱汇报了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创新中心主要围绕大分子药物、小分子化合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开展药效学评价、工艺开发及递送技术研究,规划建设“三个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将联合新乡市人民政府,争取将创新中心建设成集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助力新乡生物医药产业建设。随后,在李卫东、丁奎岭等见证下,祁文华、蒋兴浩分别代表市校双方签约。双方就共同全力支持新乡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建设达成共识,未来将在人才团队构建和科学研究攻关等方面着力进行建设,推动创新中心与河南省平原实验室、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及新乡市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全面合作,促进新药研究项目转化落地。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1

5 2023-05-18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对于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响应国家“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促进“双碳”目标平稳高效落地,积极探索数字时代大背景下,零碳智慧园区科技创新、设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发展之路,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携手计然集团于5月12日在交大长宁校区联合主办“2023首届碳智峰会——零碳数智园区高峰论坛”,华软资本集团协办。近300位“双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及商界要人齐聚交大长宁校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金涌,原生态环境部国际司司长唐丁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上海市闵行区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胡洁,计然集团董事长李泽,上海计然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洪达等出席论坛。顾锋在致辞中,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对莅临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自习近平总书记发出“3060”目标号召以来,上海交通大学上承党中央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下接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绿色转型需要,积极发挥双一流高校在服务“双碳”行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使命担当。作为交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联动产业界创新界金融界的前沿窗口,终身教育学院在服务“双碳”战略、创新“双碳”人才培养和为各界提供“双碳”解决方案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他希望终身教育学院在主动服务零碳数智园区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进一步创新引领,与专家同行携手前行。凌文作《零碳服务区与智慧高速公路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他表示,数智和零碳是今天论坛的核心,实现零碳的目标需要动员全社会每个人的力量,形成自行动、自治理、自完善的智能生态系统。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未来更需要通过智慧化、绿色化方式加快基础设施体系的转型。他指出,智慧高速不仅是新设备堆砌和新技术的试验田,更能够创造业务价值,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交能融合”,改善公众体验。随后,他介绍了我国各省智慧高速建设的内容,并以山东智慧高速等为例,诠释了顶层设计与建设思路。围绕打造高速公路智慧能源—零碳服务区,阐述了缜密的规划实施方案,分享了丰富翔实的项目建设案例。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6 2023-04-14

4月11日,“新声无限——2023年新华社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傅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出席仪式并致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等19所高校和职业院校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活动。云南、江西、安徽、天津、甘肃、青海等地教育厅和近50所高校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活动。傅华在致辞中表示,新华社忠实履行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一代代青年人投身党和国家宏伟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华社愿同全国高校一道,发扬党的青年工作优良传统,推动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蓬勃力量。杨振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作为高校代表致辞。杨振斌在致辞中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青年思想引领,是我们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上海交大愿与新华社继续携手前进,共同建设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高地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创作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融媒体作品,增强师生的政治、思想、理论、情感认同,谱写新时代社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会上,新华社与我校签署合作协议。近年来,上海交大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入选全国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为契机,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合作,形成了一系列代表性成果。以青年学生为主体打造融媒精品,参与新华社创意融媒体报道《那年,我们21》,总传播量达5.7亿次,成为中央媒体年度融媒体报道亮点之一,荣获中国新闻奖;原创融媒体产品《彩云之交》《寻路》《123交大来了》《这就是,上海交大》在新华社平台首发,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有的获评全国网络文化节一等奖。以“新华社进交大”赋能“大思政课”,举行新华社—上海交大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传研讨会等,共同探索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新华社进交大”活动,发布交大专属“电子号外”,开展“报·到”校园快闪等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时政媒体的关注。以交叉融合推动智能媒体技术创新,探索共建“一体策划、分级生产、全媒发布”的融媒智慧系统,打好新时代宣传工作“组合拳”;整合新闻传播、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优势,支持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智能媒体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提升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效能。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7 2022-12-20

2022年12月17日,“第五届中国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第39任校长、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氢科学中心主任、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丁文江,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杰,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总裁、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联盟医疗健康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涛,北京聚力维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赵天奇,上海壁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文,原圈科技联合创始人刘江贤,上海中车福伊特总经理胡静海,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全球销售副总裁邱楚群,弘尚资产合伙人、联席CEO张骏,上海技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星,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明,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行业研究院院长、深圳行业研究院院长陈方若,安泰党委书记姜文宁,安泰副院长、行研院副院长、深圳行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新民,行研院副院长陈宏民、罗俊,深圳行业研究院院长助理、首席科学家蒋炜等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转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研判,展示了多项值得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技术创新成果,分享了多个前沿性、代表性的企业转型案例。此次论坛吸引了近百位现场观众,并同步在多个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直播。姜文宁主持论坛。他提出,科学技术的极速发展驱动高校进一步加强自身科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成果转化效率,更好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姜书记亦邀请安泰校友积极参与到行业研究事业中来,扮演母校与业界间的桥梁,共同实现商学生态圈内部的良性循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为此次论坛作了线上致辞。他指出,安泰经管学院“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发展战略与上海交通大学“求实学,务实业”的办学宗旨高度契合,寄望安泰经管学院能以此为契机,引领全球商学院改革。在多位与会嘉宾的见证下,第四期行业社群班正式启动。安泰经管学院于2019年开设行业社群班项目,为学院和校友之间提供一个供需模式深度进化的路径,促进实践、学术、教学的良性循环,构建多元化的新商学生态圈,现已开设三期共9个行业社群班,在校友中得到高度的关注和认可。在本届论坛上,发布了面向大健康、金融科技、数字经济领域的三个社群班,即日起正式启动招生。会上,安泰经管学院与行业研究院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安泰行业评论》。该书系聚焦行业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定位于成为探讨学院派行业研究范式的“新平台”、衔接学界与业界的“新桥梁”、商学研究的“新物种”。陈院长向学界与业界发出热情邀稿,希望各界专家贡献行业智慧、共创行研生态。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8 2022-11-24

11月23日上午,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谊集团中央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签约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华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训峰,党委委员、副总裁陈耀,集团科技部总经理、国重副主任罗勇,上海化工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院长商照聪,总工程师、研究院副院长许保云,集团高级技术专家、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重副主任曹育才;上海交大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党委常委、副校长朱新远,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春海,常务副院长、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周永丰等出席会议。签约仪式由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吴映强主持。陈耀首先介绍了华谊集团基本情况,并围绕集团五大核心业务——“能源化工、绿色轮胎、先进材料、精细化工、化工服务”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集团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端发展、跨市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生产规模和未来发展规划。周永丰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发展优势。他总结了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文化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充分展现了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华谊集团和上海交通大学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商照聪和周永丰分别代表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签署了《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协议》。刘训峰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悠久,办学实力享誉海内外,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深厚的技术底蕴,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方面优势突出。华谊集团作为化工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交集和很强的互补性。他认为,此次开启新一轮战略合作标志着双方在共同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攻克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合作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聚焦高性能聚烯烃等聚合物关键基础材料的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早日实现“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目标,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多力量。丁奎岭在总结发言中对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签订国重共建协议表示祝贺。他表示,上海交大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领域合作历史悠久,渊源深厚。他指出,双方此次战略合作签约贯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他相信,此次国重共建协议的签署必将对双方的紧密合作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尤其将对聚烯烃国重的重建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核心催化技术,突破聚烯烃行业“卡脖子”技术,实现聚烯烃材料高性能化,推动我国聚烯烃工业的升级发展,建设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我国聚烯烃产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华谊集团人事中心总监助理钟辰,上海化工研究院科技发展部部长赵诚;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姜学松,党委副书记阎文璠,院长助理、研究员颜徐州,长聘副教授张川,教授黄兴溢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9 2022-11-06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必雄,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力,华东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晋,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远,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杜朝辉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交大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忠孝主持。朱新远代表上海交大致辞。他指出,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上海交大和中电工程达成战略合作,将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企业需求和市场发展深度结合,通过高校企业优势互补共同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更大贡献。顾晋在致辞中表示,双方此次战略合作签约是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协同创新,中电工程和上海交大将携手为我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黄震和罗必雄做了签约讲话并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罗必雄表示,中电工程与上海交大在科技、人才领域合作历史悠久。作为中国电力工程服务领域的“国家队”和“排头兵”,中电工程近年来积极贯彻“双碳”国家战略,探索推进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希望以本次签约为契机,加强与上海交大在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黄震对中电工程长期以来给予上海交大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是颠覆性、变革性转型,近年来上海交大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去年成立的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已在高端智库建设和推进产学合作上取得一系列成果。本次战略协议签约,将进一步深化双方的紧密合作,携手共进、合作共赢,共同助力我国高质量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碳中和愿景下的政策研究和能源发展规划、科技合作及产业化开发、信息共享、国际合作和交流、高层次人才合作等方面广泛开展深入合作,助力我国能源科技创新和能源绿色转型,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撑。中电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欢,华东院副总经理叶勇健,储能院副院长戚宏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林千果、谢晓敏等双方部门负责人等参加本次活动。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6

10 2022-09-30

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日报社将在既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开启新一轮战略合作。9月28日,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中国日报社北京总社会场、上海分社会场和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会场通过网络连线同步举行。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在会上讲话。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玲与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伟明代表双方签约。21世纪报总编辑曾庆锴,中国日报上海分社社长徐晓明、总编辑于熠镭,上海交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双方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签约仪式由胡昊主持。曲莹璞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高等教育工作,中国日报社和上海交大作为中国国际传播的“国家队”和高等教育的“国家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期望双方通过深化合作,发挥特色优势,共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介阐释工作;树立全球视野,共同做好境内外“Z世代”工作;共建融合平台,打造更多媒校合作样板项目,更好推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建设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杨振斌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双方合作打造符合国际传播要求的高水平传播平台,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推动国际传播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他介绍了学校“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办学格局、“全球交大”战略体系以及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要求学校各有关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承担高校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使命与责任,积极促进与中国日报合作协议落实落地,努力配合报社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共同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交流沟通、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做出新的贡献。在曲莹璞、杨振斌、曾庆锴、徐晓明、于熠镭、胡昊等见证下,刘伟玲与王伟明签署《中国日报社与上海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在加强品牌传播合作、建设融媒体实践基地、加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智库合作、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各类国际传播平台建设合作及国际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携手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签约仪式上,双方共建的“Z世代留学生看中国”专题频道正式上线。 查看详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 0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