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浙江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产学研合作 共计 42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3-03-29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发展战略。如何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朱金文副研究员给出了一份“绿色答卷”。杂草有1400多种,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杂草是最难防治的植物有害生物之一,我国杂草发生危害面积每年超过14亿亩,每年导致粮食损失300万吨以上。近年来,由于杂草抗药性迅猛发展和新药剂开发难度大,草害已威胁到粮食安全,不合理用药引起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亟待开发一条杂草绿色防控的新路。近10年来,朱金文副研究员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资助下,与本校周伟军教授等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密切合作,潜心研究杂草与外来入侵植物绿色防控技术。现已获得绿色控草技术授权专利6项,尤其巧妙地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水稻等多种作物地杂草防治,结合农作物种植方法的新尝试,配以生态调控措施,控草效果可达95%以上,实现粮食与蔬菜瓜果的优质高效,同时农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对于朱金文等研发的新技术,来自中国农科院植保、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权威杂草专家到田间试验现场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实现减肥减药,绿色增效,对于我国稻田杂草可持续治理、发展健康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本学科主流刊物《Agronomy》、《Crop Protection》等,并编入《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朱金文在第19届世界植物保护大会上作邀请报告,获得第6届国际杂草科学大会杰出贡献奖。目前,团队的“杂草与外来入侵植物绿色防控技术”正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可望为棘手的抗药性杂草治理和绿色与有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方案,着力打造低碳生产方式、践行世界粮农组织倡导的保护性耕作理念,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健康稻米,美好田园。这幅人们长期渴望的“绿色画卷”正在浙大农科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变成实实在在的风景。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1

2 2022-06-25

6月24日上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诸暨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举行。此次合作旨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诸暨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科技创新。仪式上,一个集商学培养、资源整合和产业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平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商学+”孵化加速平台正式启动。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与诸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昆仑代表双方签署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与诸暨市人民政府捐赠协议。黄先海表示,此次合作开启了校地合作新模式,是校地共推创新策源地,实践育人共建项目的重要举措。他希望,双方聚焦人才赋能,充分发挥高校在区域发展中的思想库、智力库、人才库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战略发展同向同行。张昆仑表示,诸暨历来出人才、爱人才、重人才,此次与浙大管院共建聚焦创新创业领域的孵化平台,既是为促进科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也是希望通过设立招才引智端口,构建诸暨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据悉,双方将在产学研转化、人才交流培养、赋能双创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此次启动的“商学+”孵化加速平台获得了诸暨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将基于该平台共组运营团队,共推学科发展,共育创业项目。该平台已承接了60个项目的孵化加速和商业转化,为入驻项目提供人才、资金、软硬件资源、商业辅导等全方位的支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对平台的发展寄予高度期望,“通过联动政府与国内外一流高校、智库咨询平台、企业合作伙伴、创业网络等多方资源,我们希望打通外部生态循环系统,为创新创业提供商学培养、资源整合和产业转化的生态基础。”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1

3 2022-06-07

6月6日上午,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动物医学中心大楼正式启用。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出席仪式并致辞,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景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林福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陈良伟,浙江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顾涛,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金强,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中心主任周继勇一起,共同为中心揭牌。仪式由王立忠主持。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中心依托办学百年的兽医学科举办,是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转化应用、动物医疗于一体的创新研究平台,为兽医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浙大方案”。中心共有动物医疗、检验检测与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精准防控研究、GCP动物实验、技能培训等五大平台。其中动物医疗平台(教学动物医院)位于博创街5号,现占地面积10余亩,是中国南方单体面积最大的动物医院,也是中国首个参照人医三级甲等医院理念设计的动物医院。吴朝晖指出,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人畜共患病引起的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多点频发,给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践行“人类-动物-环境”有机结合的全健康理念日益成为世界共识,动物医学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关键发展期。学校成立集医、教、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动物医学中心,正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应有之举,彰显了我们振兴兽医学科的坚定决心。面向未来,期待动物医学中心进一步明晰目标定位,在对标一流中坚定发展信心,坚持拔尖筑峰,不断构筑竞争新优势。要发挥牵引功能,打造引领一流兽医学科发展的动力源;要发挥创新禀赋,打造产出重大原创成果的示范区;要发挥汇聚效应,打造培育名师高人的新高地。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科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守军发来视频致辞,对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期待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事业迈上新台阶。仪式上,浙江大学与上海弗艾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科技合作协议。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负责人,浙江大学相关单位、院(系)负责人和师生代表,以及企业代表和捐赠方代表等出席仪式。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0

4 2022-02-21

2月20日,浙江大学与嘉兴市人民政府、嘉善县人民政府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校地合作开启新局面。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吴朝晖,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军出席并见证签约。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嘉兴市常务副市长朱苗代表双方签署《嘉兴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文化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把浙大“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研究成果与嘉兴“两个文化”的丰富资源相结合,在成果发布、学术研究、展览展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嘉善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锡锋代表双方签署《嘉善县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关于共建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以绿色发展为根本,以“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创(创新、创业、创意)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核心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签约仪式上,任少波向嘉兴、嘉善长期以来对浙大的关心、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嘉兴是浙大服务浙江的重点区域之一,嘉兴与浙大合作扎实、情谊深厚、往来密切。在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双方共建长三角智慧绿洲,开启高水平文化合作,可谓恰逢其时,也是重任在肩。任少波表示,面向未来,浙江大学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校地合作,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要中把握校地合作的责任使命;以平台为抓手,做到“顶天立地”,在更高质量的引领性创新中提升校地合作的能级;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牵引,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弘道、以文兴业,在高水平文化传承创新中擦亮精神文化名片;以人才为纽带,开展联合引才、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人才交流,为校地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吴朝晖指出,长期以来,嘉兴与浙大始终保持着战略互信,开展了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战略合作,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效应的标志性成果,成为了名城与名校相互赋能的合作典范、携手发展的战略伙伴。吴朝晖强调,双方要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强化引领性创新优势,以共建长三角智慧绿洲为重点共同打造新时代区域创新高地,在嘉兴、嘉善加快构建“学科会聚—创新策源—成果转化—绿色发展”的卓越生态系统;强化开放式合作效应,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研究为重点共同打造新时代区域文化高地,携手讲好地校开展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故事;强化高层次人才作用,以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引育为重点共同打造新时代区域人才高地,让各类人才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实践中建功立业。张兵表示,长期以来浙江大学与嘉兴合作密切、共同发展,尤其是2020年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浙江大学和嘉兴的合作驶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阶段,嘉兴将和浙大一道,秉持“真做、实做、大做、快做”的理念,勇猛精进,善作善成,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复建天籁阁、建设古城文化核心区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嘉兴两个文化源远流长”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工程,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抓好落实。希望双方秉持家国情怀,传承创新基因,在推动校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上迈出新步伐,让红船精神和“求是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交相辉映、大放光彩。李军表示,嘉兴和浙大的合作植根沃土、前景广阔,合作蓝图令人振奋,关键在于抓落实、见实效。嘉兴将与浙大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最快速度、最高标准、最强保障抓落实,坚决扛起红船起航地的政治担当,牢固树立“早一天也好”的理念,迅速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全方位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千方百计高质高效推进合作项目,确保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介绍关于共建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合作情况。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周天华,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利中,嘉兴市领导高玲慧、陈利众出席并见证签约。浙大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爱平,嘉兴市领导帅燮琅、祝亚伟、范庆瑜、敖考权等,以及嘉兴市、嘉善县有关领导,浙江大学相关部门与院系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当天,浙江大学代表团一行实地考察了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嘉兴火车站、子城遗址公园等中心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赴嘉善县参观了祥符荡科创绿谷临时展厅,实地考察了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项目过渡空间及拟选址地块并听取项目设计方案。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8

5 2021-03-18

3月16日下午,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安全与应急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应急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组建应急智能装备领域高端智库、探索建立安全应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国际一流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等。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安研院院长孙华山,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出席仪式并座谈。孙华山表示,国家安研院的成立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搭建应急管理科研创新平台、服务事业发展、补齐科技人才短板。此次合作应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注重解决重大科技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聚焦应急智能装备领域“卡脖子”技术,推进应急救援关键装备轻型化、智能化、模块化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安全与应急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应急管理事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严建华表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确保公共安全,是确保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浙江大学将依托平台优势,从科技赋能、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创新等方面为双方战略合作作出浙大贡献。座谈听取了共建中心建设思路。国家安研院,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浙江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院、机械工程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签约与座谈。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2

6 2020-11-17

11月14日,2020绍兴发展大会召开,浙江大学在会上与绍兴市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诸暨市签署了共建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合作协议。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出席会议并致辞。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分别与绍兴市副市长卲全卯、诸暨市市长胡华良签约。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见证签约。任少波表示,绍兴是浙江大学服务浙江的重点区域之一,双方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共同的战略需求,市校全面战略合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期间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重要部署的实际行动。期待双方发挥优势,携手共进,开拓创新,在更高层次开展更加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浙大和绍兴力量。根据协议,市校双方将在科技创新发展、医疗健康合作、亚洲文明研究、优秀人才引育、美丽绍兴建设、重大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汇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浙大绍兴研究院将设微电子、生命健康和亚洲文明三个研究中心。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将创新“枫桥经验”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强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对接,进一步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12

7 2020-11-13

11月10日,长三角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推进会在舟山召开。会上,浙江大学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关系,拓宽合作交流渠道,推动双方更高质量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舟山市委书记俞东来、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姜岩、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严绍明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见证签约。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表示,学校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前期合作基础扎实,此次所校合作是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发挥智库引领作用,助推中国方案走向世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合力形成自主创新成果;探索高效协同机制,强化开放共享合作体系。姜岩表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上期所应有所担当。下一步,上期所将与浙江大学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期货知识走进国民教育体系,推动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在业务、科技、人才、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浙江省、舟山市、中国证监会、上海期货交易所相关单位负责人,浙江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上述活动。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平等、自愿、诚信、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科技创新、金融产研、人才培育、信息共享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高质量服务上海期货交易所世界一流交易所和浙江大学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12

8 2020-10-24

10月21日,浙江大学加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浙江大学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共建单位之一。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涂晓军签署浙江大学加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共建协议。吴朝晖指出,浙江大学高度重视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狠抓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战略性平台合作,积极促进引领性科技创新。在未来金融发展更需要科教引领、范式创新、开放合作的背景下,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围绕国家重大金融需求推进合作发展,围绕关键金融应用场景推进协同创新,围绕未来金融战略人才推进联合培养,促进我国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范一飞表示,浙江大学加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是双方在长期合作基础上的重要探索。希望研究中心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发展和百姓服务需求出发,聚焦基础理论弱项、关键技术短板,潜心深耕金融科技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推动产学研用各方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合作,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金融科技人才,全方位提升我国金融科技竞争力与影响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起设立的金融科研研究机构。该中心定位于承接金融科技委员会相关研究任务,跟踪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开展金融科技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及技术验证,促进金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浙江大学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跨学科优势,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依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深入开展金融科技研究,加强研究成果与监管、应用、标准等工作的衔接,为金融科技监管提供理论基础,为政策制度出台提供科学依据,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相关司局、直属企事业单位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参会。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351

9 2020-10-13

10月6日上午,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所长黄大吉一行来浙江大学访问。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会见黄大吉一行,双方就推进校所战略合作相关事宜进行座谈。黄大吉表示,海洋四所是在广西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海洋综合科研机构,聚焦支撑北部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交流合作两大中心任务,希望以智慧海洋、面向东盟的合作交流等领域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双方战略合作。王立忠表示,校所双方要充分发挥在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科学学科上的优势,秉持“优势互补、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合作机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拓展交流合作。会上,海洋学院负责人介绍了海洋学院正在推进的“智慧海洋”会聚研究计划、“智慧海洋”浙江省实验室建设等重点工作。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10

10 2020-09-17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与高校智库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座谈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主持。宁吉喆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应加强形势研判,深入研究“十四五”时期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路径。他建议各高校及智库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提出政策建议;着力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助力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格局;加强对外发声的有效性,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何莲珍汇报了浙江大学及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西部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的咨政建言、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和外事工作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介绍了学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并对更好推进与促进中心的战略合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会上,西部院与促进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西部院相关负责人还就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构建“双循环”格局作了发言。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是为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项成果而建立的组织部门,主要职责为参与开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问题、政策法规、国际合作等方面研究和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参与开展推进有关政策落实、战略规划及重大合作对接等相关工作,参与实施对外合作、相关援助、人才培养交流以及宣传推介等工作。未来,西部院将在促进中心指导下,联合开展“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问题研究,进一步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提升国际舆情研判应对能力,增加对外发声渠道和方式,共同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更好发挥高校智库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智力支撑作用。 查看详细>>

来源:浙江大学 点击量: 248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