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教员: 人,学生数量:人, 校友数量: 人,子机构数量:个, 相关机构: 个,受资助项目:项, 文章数: 篇,专利数:项,

高校资讯 改革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科研发展 科学大装置

学生培养 共计 7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024-05-04

哈工大全媒体(商艳凯赵婕文/图)近日,在白俄罗斯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总决赛中,首次参赛的我校学子取得佳绩,分别荣获团体赛最高奖项一等奖(共两队)和个人赛一等奖两项(共5人)、二等奖1项(共10人)。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是国际公认的力学课程高难度理论竞赛,至今已连续举办18届。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学子报名参赛。在2023年12月举行的亚洲赛区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团体赛特等奖,与浙江大学等5支队伍共同代表中国参加总决赛。我校代表队由一校三区6名学子组成,他们是校本部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潇、宋巍、吴明远和2023级本科生朱泓宇,威海校区2022级本科生刘晨路,深圳校区2021级本科生倪昊。航天学院航天科学与力学系李忠刚高工、赵婕教授和于开平教授,威海校区郝志伟副教授,深圳校区周晔欣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在个人赛中,陈潇、朱泓宇获得一等奖,宋巍获得二等奖。我校力学学科高度重视学生学术理论基本素养培育,大力推动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院士特色班善义班和强基班学生国际学术交流。航天科学与力学系、力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学校参赛团队的组织、培训、选拔等工作。近年来,在本科生院支持下,航天科学与力学系大力推进本科教学、课程和教材改革与创新实践并取得成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在国内外大学生力学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74

2 2023-08-15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东南大学举行。哈工大学生团队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3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本次获奖学生分别来自航天学院、机电学院、能源学院、仪器学院、经管学院、环境学院、建筑学院、计算学部、化工与化学学院等9个学院(部)和威海校区、深圳校区。由能源学院何玉荣、唐天琪老师指导,能源学院学生乔昱文、吕俊岩、袁艺、曲梓豪、王钧涛提交的参赛作品“捕碳捉光,海碧天清——基于光电转化的‘光热利用+海水淡化+碳捕集’一体化装置”获全国特等奖。该作品以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和过量二氧化碳(CO2)排放所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为背景,设计了一种集“光热利用+海水淡化+碳捕集”一体化的综合回收净化设备,来实现低成本海水淡化以及CO2的再捕集,进一步达到近零碳排放的目标。该设备采用多功能模块一体化设计,结构灵活,造价低廉,且应用场景广泛,与传统海水淡化装置相比,可有效降低运作流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与高盐废液排放,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系统本身的光热资源,在实现全天候、多场景、多环节高效生产的同时实现近零碳排放。本届大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自3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国内638所高校的5万余人参赛,提交有效作品6852件,参赛高校、作品申报数量、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最终评出特等奖11项、一等奖157项、二等奖248项、三等奖1267项。自2008年第一届大赛举办至今,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该项赛事,积极鼓励学生参赛,注重学生科创能力培养,搭建科创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参赛条件。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2

3 2022-10-13

日前,黑龙江省科技厅发布2022年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我校8个团队成功揭榜,8个项目获批总经费11357.5万元。机电学院姜文锐团队“高温高压阀门数字化检测、远程运维技术研究”、交通学院徐慧宁团队“冰雪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数字化感知、评估与预警关键技术”、计算学部姜峰团队“基于机器视觉识别轧钢智能制造项目”中榜“产业数字化科技攻关榜单”,计算学部刘永壮团队“临床基因测序与数据分析一体机研发”、计算学部臧天仪团队“高通量基因检测柔性智能交付平台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材料学院徐杰团队“液态金属基柔性可穿戴医学监测系统”中榜“生物医学工程科技攻关榜单”,材料学院王亮团队“钛合金重熔净化提纯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中榜“材料领域科技攻关专项榜单”,能源学院高建民团队“吸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榜“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攻关专项榜单”。据了解,我校积极落实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内企业关键共性需求开展合作,深入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挖掘企业痛点难点问题,组织多学科交叉团队集中攻关。中榜团队围绕数字经济等“四新经济”关键技术重点突破,与哈电集团、省交投、建龙阿钢等企业就加快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进行联合攻关,与哈尔滨星云医学检验所、哈尔滨宇航精创科技有限公司围绕临床基因测序、高通量基因检测、液态金属基柔性可穿戴等方向进行智能设备和平台研究,解决企业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切实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同时,我校聚焦国家“双碳”战略,携手能源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充分发挥各学科在节能环保、储能、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优势,助力企业快速实现新发展阶段的转型升级。此次中榜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攻关专项榜单”项目,经费达4900万元,中榜团队与哈电集团等建立了创新联合体,就吸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关键技术开展协同攻关,解决碳排放强度高、新能源就地消纳难、产业及经济结构亟需优化调整等主要问题,促进“双碳”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紧密结合。本次揭榜还吸引了一批年轻团队积极主动投身服务龙江建设,既为年轻人成长提供了发展平台,又促进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一批优秀青年教师通过揭榜挂帅、联合研究机构等平台参与省内重大科研应用类项目,主动探索企业发展和龙江产业升级的重点难题,为助力龙江企业创新升级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撑。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2

4 2022-09-15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名单,我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教育部2022年首次面向全国高校建设100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100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秉持“改革创新、开放融合、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了课程、项目、平台、保障“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了“学校统一领导、校院两级互动”的双创教育工作机制,实施了“教赛研一体、科教创贯通、产学研协同、多方联动”的融合式双创教育培养模式。我校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双创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双创教育能力,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双创教育促进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校将以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化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进环哈工大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建设,打造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龙江振兴、国家发展贡献哈工大智慧和力量。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6

5 2022-09-06

日前,由中国化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厦门大学举行。由我校化工与化学学院学生谢思琪、牟城仪和管志远完成的作品“镍碳/泡沫蒸发器的制备及其光热蒸发水性能研究”荣获一等奖,指导教师为杜耘辰、张彬。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夯实大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来自全国高校的908支队伍参加本届大赛,最终90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0

6 2019-08-24

哈工大报讯(苗勃然/文辛然/图)近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创业赛在我校举行。经过激烈角逐,代表我校参赛的“摆动激光-热丝复合焊接机器人”“LOGA—模块化场景式STEM教育竞技机器人”分获创业计划组特等奖和创业实践组一等奖,我校和西安交通大学等18所高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松全,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王松,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跃然,哈尔滨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创新服务处正调研员李勇刚,宁波市高层次服务中心副主任汪一恒和我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创业赛是大学生机器人领域创新创业水平的集中展现。此次大赛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主办,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我校、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宁波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承办。大赛自2018年5月启动报名以来,共收到我校、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52所高校的131件作品报名参赛,参赛人数超过700余人。经专家评审,共有58件作品入围决赛,其中创业实践类作品12件,创业计划类作品46件,6支团队进入最后的巅峰对决。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46

7 2018-09-17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浩瀚的宇宙中都有什么吗?”“大家知道我国设立航天日的初衷是什么吗?”“想要成为航天员都要具备哪些条件?”9月12日,在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的大教室里,141名高中生现场聆听了一堂生动的《航天概论》课,同时来自北京市平谷中学、哈工大附中高中部的高中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观看学习了课程。为两地三校的中学生主讲《航天概论》课的是来自我校航天学院的李传江教授。该课程共分5讲,主要包括航天基本概念、航天器分类、航天器主要组成、航天器最新进展以及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内容。作为课程的第一讲,李传江教授以图文影音并茂的方式讲解了航天有关的基础知识,并与两地三校的中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在互动环节,来自哈工大附中16级贯通项目1班的张何若妮向老师提出了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开展航天研究对一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李传江教授给出的回答是:“航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水平,所以国家要大力发展航天事业。”课后,张何若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对航天不是很了解,通过李老师的讲授,不仅获得了课堂上没有学过的专业知识,对航天事业和航天精神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航天概论》是我校面向高中生推出的“紫丁香计划”衔接课程中的一门具有专业导论性质的课程,旨在通过课程让中学生了解航天、热爱航天和将来投身到航天事业中去。此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航天学院朱嘉琦教授和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计算机学院战德臣教授先后走进北京八一学校,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与该校的中学生共话航天强国梦、感知计算机科学的魅力。在今年“中国航天日”期间举行的中国航天科技教育校长论坛上,“紫丁香计划”衔接课程正式启动。“紫丁香计划”是中学和大学的衔接计划,旨在利用哈工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帮助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中学和大学人才培养。课程分为大学基础类、专业认知类和升学指导类3大版块。首批衔接课程有《微积分》《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航天概论》《RoboMaster机器人基础》《建筑设计的空间基础》《升学指导与生涯规划》,全部由知名教授、权威专家主导开发,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主体课程全部在线完成,结业合格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在进入到大学后可以申请免修相关课程。据我校招生办负责人介绍,与国内其它高校推出的大学先修课程有所不同的是,我校推出的“紫丁香计划”衔接课程以课程导论为主并首次尝试以在线直播的方式,旨在通过课程帮助学生提前建立知识架构,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从而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 查看详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击量: 4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