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团队成果登《柳叶刀》《自然》子刊,并发布首项针对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

来源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发布时间:2022-9-22点击量:1

阐述新冠疫情期间保护老年人群的重要性

《柳叶刀》发表附属瑞金医院重磅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领衔团队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表通讯文章:《Protecting older people:a high priori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重点阐述了新冠疫情期间保护老年人群的重要性和可行策略。

近日,新冠奥密克戎疫情在中国多个地区造成影响。在上海,新冠相关的死亡率较低,这可能归因于疫苗接种率高。然而,老年人的疫苗加强针接种率较低。研究团队在上海61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s,MMC)进行的调查证实了这一发现。在39,498名糖尿病患者中,60岁以上人群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率低于60岁及以下人群(36.6%vs.45.0%)。在全国以及一些其他国家,同样观察到老年人中的疫苗接种率较低的情况。此外,在疫情流行期间,上海90%以上的新冠相关死亡发生在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中,而香港84.6%的相关死亡发生在接种0到1剂疫苗的老年人中。这些均表明了老年人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目前,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2021年我国人口普查结果提示这一问题在中国更为严峻。人口老龄化同时伴随着年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快速增加。因此,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新冠疫情的双重负担,如何采取措施以保护老年人免受新冠感染不仅对中国,而且对许多在疫情期间面临同样问题的中低收入国家,都是需要优先考虑的事宜。

基于此,研究团队首先以我国传统文化、早期新冠疫情防控特点等作为切入点,同时结合上海MMC的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的潜在原因。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老年人群的可行策略和思考:

如何缓解公众担忧并促进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如何将设在医院内的慢病管理中心如MMC与长期照护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好的慢病管理和持续照护;如何加速针对新型变异株的疫苗研发,并简化临床审批流程以应对新冠病毒的快速变异;以及对于有疫苗接种禁忌症的老年人,如何寻找其他方法来建立保护屏障等。

由此,文章通过对疫情期间保护老年人群的全面思考,为全球应对新冠疫情提供了中国视角,并为在疫情期间全面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了参考策略。

首次将全新的泛基因组研究方法用于人类肿瘤基因组研究

《Nature》子刊发表附属瑞金医院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颖彦、朱正纲等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Pangenomic analysis of Chinese gastric cancer(doi: 10.1038/s41467-022-33073-7)”(中国人胃癌的泛基因组学分析)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将全新的泛基因组研究方法用于人类肿瘤基因组研究。通过构建胃癌人群泛基因组,再以泛基因组作为参照将每一例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予以比对,刻画到胃癌个体基因组的存在-缺失新型变异。而那些与参考基因组无法匹配的序列中存在一组人类参考基因组中漏掉的新基因。研究成果为解析中国人胃癌高发的分子遗传学背景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1年发布的人类参考基因组“草图”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大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疾病基因组与癌症基因组研究。由于构建人类参考基因的DNA样品取自少数几位捐献者个体,存在样本选择不足、难以完整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基因组多样性。泛基因组是指某个群体中所有个体基因组的总和,相较于单个人类参考基因组更能反映遗传多样性,在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组学研究中以泛基因组作为参照可能更为合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癌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基因组学研究团队携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团队,历经五年联合跨学科科技攻关,先后自主构建了人类泛基因组自动化分析流程(Genome Biology, 2019, 20:149)及本项胃癌基因组测序样本的应用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13:5412 )。

该项研究中使用HUPAN分析了18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共370个样本)的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数据,构建了包含人类参考基因组(GRCh38)和80.88 Mbp新序列的胃癌泛基因组。其中,新序列中至少包含14个新基因。再将个体基因组以泛基因组为参照比对,识别到胃癌患病个体的新型遗传学变异——基因的存在-缺失变异(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s, PAVs)。胃癌人群中总计发现261个非必需基因,其中195个非必需基因属于癌旁和癌组织共有基因(186个人类参考基因组基因和9个新序列基因)。再将这些基因与公共数据库内不同种族健康人群的基因组测序数据集对比发现,有些非必需基因的存在或者缺失可以增加胃癌易感性。比如,非必需基因ACOT1、GSTM1、SIGLEC14和UGT2B17在胃癌人群的缺失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