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上海交大陈亚珠院士、沈国峰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发的国产经颅“磁波刀”国内首次成功完成临床前灵长类动物实验

来源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发布时间:2024-5-14点击量:13

俗称“磁波刀”的“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技术是近年来治疗特发性震颤和震颤主导型帕金森病的新兴方式之一,具有无创、可控、穿透力强等特点,目前已有一款进口“磁波刀”产品进入我国。

近日,国产化“磁波刀”系统的研发应用再获突破。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亚珠院士、沈国峰研究员团队联合陈垚教授团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放射科学科带头人王悍教授团队与沈德无创时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首次成功完成了国产“磁波刀”系统治疗特发性震颤和震颤主导型帕金森病的临床前灵长类动物实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宇清主任、宣武医院济南分院张晓华副院长、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陶蔚主任、魏明怡医生、佛山市中医院周守国主任、王娟主任、黄耀渠主任参与了本次实验。本次恒河猴实验检验了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为“磁波刀”系统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实现国产化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吃饭、喝水、写作等日常活动会受到严重影响,大约有 15%-25%的患者因该病无法正常生活、工作。目前,特发性震颤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较为成熟。其中脑深部电刺激技术(DBS)是重要的微创介入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刺激神经核团和神经环路,达到治疗目的,DBS属于侵入性治疗,不少患者对此有所顾虑。

“磁波刀”系统的治疗原理是在超导磁共振实时成像引导下,同时发射数百至数千束超声波,通过相位实时调控,实现多模式精准聚焦,通过磁共振实时测温,实现脑部治疗靶点精准消融。患者可以在无须开颅、无须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在门诊即可完成“磁波刀”手术治疗。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沈国峰研究员团队联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沈德无创时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陈亚珠院士的指导下联合攻关,已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并开发出国产“磁波刀”系列产品进入临床。该技术原理类似于相控阵雷达,可主动感知、灵活调整超声焦点的位置,实现焦点的快速移动和转换。在治疗过程中,“磁波刀”能够无损地探测到温度等多种参数,手术操作全程可视化。医生可通过后台监视屏上的实时磁共振图像指导手术操作并实时、精准评估疗效,大幅度提升了聚焦超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团队研制的体部磁波刀产品与进口产品对照,已经完成子宫肌瘤适应证的全部临床工作,正在申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本次动物实验中,研究团队以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为实验对象,验证了自主研发的国产“磁波刀”设备的系统安全性及有效性。据悉,第一代用于脑部疾病治疗的国产“磁波刀”系统在上市后将聚焦于特发性震颤、震颤主导型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型帕金森病的热消融治疗,未来还会不断拓展,通过热消融、神经调控、打开血脑屏障靶向递药等创新技术,无创治疗脑胶质瘤、癫痫、阿尔茨海默症、抑制症、强迫症、神经疼痛等脑部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